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日電 (吳平華 侯莉)據(jù)悉,長寧縣最近正在接受省級文明城市的復檢,創(chuàng)建過程中從上到下高度重視,從機關到社區(qū)、到企業(yè)、學校到普通群眾都積極參與。群眾口口相傳,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亂到垃圾,不隨地吐痰,每個人都注重自己日常行為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街道干凈,交通秩序井然,市場貿易規(guī)范,廣大群眾真正感受到了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過程中的變化,市民生活幸福指數(shù)的提升。我們要把文明城市的要求長期堅持下去,做到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明行為規(guī)范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管用為原則。這對每一位公民的言行舉止都具有強大的剛性約束力,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具體表現(xiàn)。
有了要求就有了約束力。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有很多剛性指標,是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硬桿桿”,這就倒逼市民群眾自覺養(yǎng)成良好文明習慣,杜絕各類不文明行為,喚醒最深層次的文明自覺性。這就要求全社會都要將文明的理念深耕于心,時刻約束自己,做一個文明人,用實際行動來檢查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文明。生活中不難看到,養(yǎng)犬擾民、車窗拋物、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駕駛中使用電話、行人闖紅燈、亂貼小廣告、隨意踩踏花草等群眾反映突出的重點不文明行,這些不文明行為被廣大群眾所反對和厭惡,對這些不文明行為很多地方還通過一定處罰,讓其對不文明行為“買單”。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提升,綠色、低碳、環(huán)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從源頭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主動做好垃圾分類等文明生活行為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習慣選擇。要大力倡導文明行為,宣傳文明典型,宣傳文明為生活,為發(fā)展帶來的強大動力。要理直氣壯反對不文明行為,敢于批評不文明的行為,敢于在不文明行為發(fā)生時站出來說“不”。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氛圍,一種崇尚文明的行為的氛圍。良好的氛圍能深刻影響生活在社會中的人。
從城市到鄉(xiāng)村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等,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鼓勵更多市民群眾加入到文明志愿者隊伍中。很多地方還制定了文明行為信用激勵機制,建立文明行為信用積分制度,對公民文明行為給予激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