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3日電 (章懷安 鄒麗霞)23日,65歲的瀘州居民何思玉阿姨送完外孫到校后,在蜀瀘大道一段穿過蜀瀘高架橋后,沿著一條石梯路,拾階而下,原本嘈雜的商業(yè)街豁然開朗,一個空曠舒爽的廣場呈現在眼前。廣場旁,“紅星街道養(yǎng)老服務中心”幾個大字赫然醒目,推開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玻璃大門,一股溫馨之感撲面而來。寬敞的大廳里整齊擺放著桌椅、盆栽,大廳左側還有一條無障礙通道。
放好隨身攜帶的物品后,何阿姨便加入到廣場舞隊,和姐妹們開啟了新一天的健身運動!跋矚g跳廣場舞健身,我天天都來跳。天氣好,我們就在外面廣場壩子里跳;天氣不好,我們就在大廳里跳。這里寬敞,我們隊伍60多個人都跳得開!焙伟⒁涕_心地說道。
運動一小時后,何阿姨又和姐妹們來到圖書角,拿起自己喜愛的讀物認真閱讀起來!艾F在,無論男女老少個個都是手機低頭一族,服務中心還設置了專門的閱讀區(qū)域,平常我們跳累了就會到這里來坐一坐,休息休息,看看自己想看的書。”何阿姨說,她喜歡看勵志的書籍,回家后,會把看到的勵志故事講給外孫聽。
大廳一側的理療室里,65歲的劉輝先阿姨正在做著腳底按摩,她一邊按摩一邊和姐妹聊著家常。劉阿姨退休后,便從攀枝花來到瀘州定居,“我是這里的?,這里既可以跳舞健身、康養(yǎng)按摩,還有食堂吃飯,不用愁買菜煮飯這些事了,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天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眲⒁陶f,這個地兒已經是她和姐妹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我們老兩口在家,子女又不在身邊,所以身體有哪里痛都沒有辦法。這個養(yǎng)老中心開了以后,我有啥子事就往這里走。這里就像我的第二個家一樣!碧芍樉牡睦畲鬆斝牢康卣f道。
據介紹,龍馬潭區(qū)紅星街道養(yǎng)老服務中心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是集日間照料、老年餐飲、老年大學、中醫(yī)醫(yī)療為一體的社區(qū)嵌入式綜合性養(yǎng)老服務中心。通過引進第三方企業(yè)、社會服務機構,形成了政府出資、社區(qū)運營的養(yǎng)老新模式。
在二樓排練廳里,76歲的雷定翔阿姨正帶領著和美天立文化藝術中心舞蹈隊的隊員們編排著舞蹈,喜歡藝術的她不僅是該舞蹈隊的隊長,還參加了氣功隊、走秀隊,結交了很多好姐妹!斑@兩天我們正在排練民族舞蹈《共和國走向未來》,希望通過舞蹈傳遞正能量,在實現老有所樂的同時,體現老有所為。”
“德善和美,共育共養(yǎng)。我們養(yǎng)老服務中心秉承‘為天下兒女盡孝養(yǎng)老,為天下父母盡責育幼’的理念,真正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奔t星街道養(yǎng)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劉麗說道。
據介紹,中心配備了休息室、棋牌室、書畫室、理療室、健身室、餐廳等,開設了舞蹈、走秀、鋼琴、瑜伽、書法、手工、烘焙、禮儀、太極拳班等,可供老人全天候休閑娛樂。此外,中心還為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們上門提供日常護理、醫(yī)療保健等服務,滿足老人居家養(yǎng)老的多元化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