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瀘州:“人防+技防+物防”全力打好森林防滅火攻堅戰(zhàn)
2022年04月02日 22:0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重點林區(qū)的摩托防滅火巡護隊。劉忠俊攝
重點林區(qū)的摩托防滅火巡護隊。劉忠俊攝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日電 (劉忠俊 舒蘭)4月2日,清明將至,森林防滅火進入緊要關頭。瀘州市古藺縣石寶鎮(zhèn)應急辦主任黃勇與同事琢磨商談森林防火工作。

古藺石寶鎮(zhèn)開展森林防滅火演練。瀘州應急供圖
古藺石寶鎮(zhèn)開展森林防滅火演練。瀘州應急供圖

  近年來,瀘州結合實際探路子,構建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而古藺縣,創(chuàng)新建立了“1+23”森林防滅火專職副指揮長工作機制,即建立“1個”縣級森林防滅火專職副指揮長+“23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森林防滅火聯(lián)!敝贫,按照相鄰相近、便于管理、互相認同原則,每十戶劃定出一個聯(lián)保體,發(fā)動群眾共同參與森林防火巡查、勸導、報告、宣傳等,變少數(shù)“單防”為全民“共防”。

大院里村民們正在進行防滅火壩壩講座。劉忠俊攝
大院里村民們正在進行防滅火壩壩講座。劉忠俊攝

  “各位鄉(xiāng)親,最近一段時間天氣干燥,要注意森林防火,禁止野外用火,請告訴家人,不能在野外、特別是樹林里用火!”福寶國家級森林公園面積432平方公里,隨著天氣轉暖,游客日益增多,森林防火壓力進一步增大。”森林義務巡護員何怒濤也越來越忙。因為他是村上的義務巡邏隊隊長,也是所在“十戶聯(lián)!苯M的組長!拔覀兿硎芰松仲Y源,就要承擔起保護森林的責任,一旦發(fā)生火災,我們一個都跑不脫!焙闻瓭Q。

應急專職隊開展演練。瀘州應急供圖
應急專職隊開展演練。瀘州應急供圖

  據(jù)了解,隨著森林高火險期到來,瀘州各地緊盯重點時段、重點人群、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重點區(qū)域,嚴格落實群防群治末端發(fā)力終端見效的工作機制!皥蟾嬷蛋嚅L,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筆架山林區(qū)出現(xiàn)火情,請指示!”“立即運用平臺查詢火場周邊4千米范圍內的巡護人員和撲火隊伍所在位置,通過移動應急巡護軟件下達撲火救援指令!彪S著工作人員“一鍵式”定位顯示距離火場最近的兩處管護站和撲火隊伍。不一會兒,撲火人員手機就收到了指揮中心下達的指令。

  而在當?shù)厣址罍缁鹬笓]中心的森林防火信息化平臺平臺,指揮大屏上已出現(xiàn)火場周邊巡護人員、撲火隊伍、物資庫、防火車輛、取水點、火場天氣等信息,指揮人員對火場等情況了如指掌。

  “這樣的效率,之前不敢想象!备殗辛謭鰣鲩L周小坪稱,以前只能通過護林員巡查和群眾報警方式獲取火情,從發(fā)現(xiàn)火情到層層核實再到滅火救援,起碼要1、2個小時,極易錯失滅火最佳時間!艾F(xiàn)在,整個過程最多不超過15分鐘。如外來救援隊伍,也可通過安裝巡護軟件,及時獲取現(xiàn)場動態(tài)信息!

孩子們?yōu)樯址罍缁饎?chuàng)作的宣傳畫。劉忠俊攝
孩子們?yōu)樯址罍缁饎?chuàng)作的宣傳畫。劉忠俊攝

  “計劃2022年在森林防滅火前線補充完善應急通訊手段,改造應急指揮前突通訊車,搭載超短波車載基站等裝備。”瀘州市應急管理局科技信息化科負責人張恒志稱,瀘州已在重點災害防范偏遠鄉(xiāng)鎮(zhèn)配備了61部“天通一號”衛(wèi)星電話,實現(xiàn)斷網、斷電等極端條件下的語音保底通訊保障。為解決前方火場通訊“最后一公里”問題,還將在現(xiàn)有應急指揮平臺基礎上,融合自組網和衛(wèi)星鏈路等技術,將采集的視音頻信號通過前方通訊人員背負式自組網基站跳轉至前突通訊車輛,并利用車載衛(wèi)星基站和通訊中繼無人機的“空中橋梁”作用傳輸至后端指揮大廳,實現(xiàn)部、省、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五級扁平化、一體化指揮提供信息支撐。

  據(jù)悉,進入高火險期以來,瀘州市消防救援隊伍、綜合應急救援、“一主兩輔”基層應急救援隊伍等專業(yè)、半專業(yè)隊伍靠前駐防駐訓,用“準實戰(zhàn)”演練提升隊伍應對森林火災的處置能力,確保發(fā)現(xiàn)火情、科學安全處置,“打早、打小、打了”。(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