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車站調車長的公益之路:志愿者就是愛的傳遞者
2022年05月12日 10:4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2日電 (呂婕)“5·12汶川地震”雖已過去14年,但這仍是震區(qū)人民無法忘卻的記憶!拔矣涀〉牟皇堑卣鸨旧,而是在這場災難中別人對我們的幫助!5月12日,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綿陽車務段什邡車站調車長李光列說,那場地震讓他親眼目睹了什么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深切感受到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力量。

工作中的李光列。 鄧文鑫 攝
工作中的李光列。 鄧文鑫 攝

  李光列回憶,地震發(fā)生后,作為重災區(qū)的德陽什邡,迎來了大批志愿者,他們行走在這片廢墟上,參與救援、心理疏導、分發(fā)物資……同災區(qū)人民共度難關,幫災區(qū)人民重拾信心,與災區(qū)人民共建家園。作為受助者的李光列,親歷了地震無情,但也感受到了人間大愛。志愿者們的付出,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無數(shù)志愿者的身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讓我們的心變得溫暖起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萌生了做志愿者的想法。”李光列說,“志愿者就是愛的傳遞者,別人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們,我們也應該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李光列做志愿服務活動。 受訪者供圖
李光列做志愿服務活動。 受訪者供圖

  2010年,李光列加入了助學資助志愿者團隊,正式成為了一名志愿者,通過籌集物資、學費、生活費等,幫助山區(qū)困難兒童上學。

  2011年,李光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共同創(chuàng)建了一支本土化的志愿者團隊——什邡市邡心傘志愿者團隊。2018年,為了適應志愿服務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發(fā)展趨勢,該志愿者團隊在什邡市行政審批局批準注冊為非營利性、公益性、專業(yè)性的社會組織機構——什邡市邡心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開展志愿服務提供了一個合法專業(yè)的平臺。

  得知70多歲的退伍老兵姜大爺,因病行動不便,志愿者每月定期上門為老人免費理發(fā)、送生活必需品、幫忙打掃衛(wèi)生等。得知劉婆婆和孫女雙雙癱瘓在床,生活困難,志愿者與一名愛心人士取得聯(lián)系,通過義賣愛心人士捐贈的化妝品,籌集一萬多元善款并送到婆孫倆手中。為豐富社區(qū)老人生活,組建舞蹈隊、藝術隊,開展《快樂老人,健康生活》《銀齡老人,夕陽更紅》等項目,得到老人們一致好評……

  11年來,李光列帶領志愿者們每個月定期到敬老院、社區(qū)等,為老人理發(fā)、修剪指甲、陪老人聊天、組織文藝節(jié)目逗老人開心、幫忙打掃衛(wèi)生等志愿服務活動!懊看慰吹嚼先藗冮_心的笑臉,我們志愿者也是發(fā)自內心的高興,覺得再累都是值得的。”李光列說,隨著志愿服務活動的持續(xù)開展,團隊也在不斷壯大。成立之初只有10人,經過11年發(fā)展,如今已有300余名志愿者。

李光列獲得的榮譽。 呂婕 攝
李光列獲得的榮譽。 呂婕 攝

  為豐富青少年課余生活,邡心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創(chuàng)新推出“帶著孩子做公益”項目,號召、組織家長利用暑假時間帶著孩子一起走進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博物館、家風館參觀學習,了解本地人文歷史;學習環(huán)保知識、交通安全知識等,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目前,“帶著孩子做公益”項目已持續(xù)開展四年,并獲評德陽市民政局“社會組織公益創(chuàng)投優(yōu)秀項目”。

  公益路上,一直前行;志愿活動,永不停止。李光列表示,接下來,他們還會開發(fā)新的志愿服務項目,希望能有更多愛心人士參與進來,一起做公益!(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