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綿陽梓潼:行政審批“四個一” 便民服務更高效
2022年11月19日 20:04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堯欣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9日電 (陳仁康)“梓潼行政審批綜合改革推進有力,‘一局三中心一平臺’體系完善,權責分明,協調有力,運行高效,值得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學習!比涨,四川省鎮(zhèn)村便民服務“三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梓潼縣舉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呂芙蓉對梓潼探索形成的“四個一”行政審批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近年來,梓潼縣充分學習借鑒一些先進地區(qū)的經驗做法,結合區(qū)域實際,大力推進行政審批體制綜合改革,以“就近審批、合并審批、快速審批”為目標,以“方便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為宗旨,在四川省內創(chuàng)新推出“四個一”行政審批改革模式,受到了業(yè)界專家的高度贊揚和轄區(qū)群眾的普遍歡迎。

  為了加快推進政府行政職能轉變,2019年12月,梓潼率先在四川省內探索建成“一局三中心一平臺”的行政審批管理運行機制,首開行政審批綜合改革的先河,有效破解了長期困擾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審批事項繁多、手續(xù)復雜、流程長久”等難題。“一局”即行政審批局,為行政審批創(chuàng)新改革的牽頭部門和行政審批事項辦理的終審機構,“三中心”即政務服務中心、大數據中心和勘驗中心,都是為行政審批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的綜合協調部門,“一平臺”即政務服務事項綜合辦理平臺,由“一局三中心”合并形成,四個部門集中辦公,實行一體化運行,最大程度減少群眾跑路趟次,降低行政審批成本,提高群眾辦事效率。

辦理現場。梓潼縣委宣傳部供圖
辦理現場。梓潼縣委宣傳部供圖

  根據近三年的實踐證明:實行一體式運行模式成效顯著,“一次性審批”“面對面審批”“上門審批”“網絡遠程審批”“專項審批”變?yōu)槌B(tài)!耙痪秩行摹奔修k公后,事項辦結平均時限較法定時限提速80%以上,事項辦結率達到95%以上,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梓潼行政審批綜合改革取得了從“物理變化”到“化學反應”的可喜轉變。

  行政審批綜合改革的本質就是轉變政府職能,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為此,梓潼縣積極探索建立審批事項動態(tài)管理機制,定時清理審批事項,下放權限,簡化前置,促進簡政放權,加大對無法定依據,不適應管理要求和有礙干科學發(fā)展等事項的清理,更好地為企業(yè)發(fā)展和大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保駕護航。

  針對轉移轉化為監(jiān)管和服務的事項,梓潼縣專門建立配套的監(jiān)管機制,優(yōu)化服務質量,強化事后監(jiān)管。同時,加大審批權力向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下放延伸,農村宅基地、林木使用、土地流轉等70余項審批事項直接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辦結,生育證、養(yǎng)老保險、社會保險等145項審批事項由鄉(xiāng)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受理辦理,縣級平臺負責隨時為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提供政策解讀和技術支持。

  經過清權以后,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效率和辦理質量都得到明顯提升。截至目前,縣級政務服務平臺的審批事項中,一審一核率高達95%以上,審批事項平均承諾辦結時限進一步壓縮至5個工作日;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的審批服務事項中,一審一核率高達98%,審批事項平均承諾辦結時限進一步壓縮至3個工作日。

辦理現場。梓潼縣委宣傳部供圖
辦理現場。梓潼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局三中心一平臺”成立以來,梓潼縣不斷強化拓展窗口服務功能。審批服務、公共服務和中介服務一并進行,實現“進一家門、取一個號、跑一個窗、辦一件事”的目標。為解決窗口審批事項少,授權不到位,只能受理,不能辦理的“收發(fā)室”問題,梓潼首先確保窗口事項進駐到位、授權到位。目前,公安、農業(yè)、稅務、人社、消防等30余個職能部門全部進駐服務中心,基本實現窗口審批、窗口辦結、窗口發(fā)證、窗口收費等流程一次到底,一步到位。

  為進一步增強辦事大廳服務功能,梓潼將移動、電信、水務、電力、燃氣等有關單位的開戶、變更、收費等12項業(yè)務納入窗口業(yè)務范圍,既方便群眾辦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合法手續(xù)與憑證,又能完成這些生活服務延續(xù)繳費。

  為方便群眾辦事,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梓潼大力推行“一窗式”受理制度。避免辦事群眾來回奔波,盡量在一個窗口遞交全部基礎資料,工作人員通過網絡與系統聯接確認,一次性將應辦業(yè)務全部辦成。僅2021年,梓潼全縣政務服務平臺接辦各類業(yè)務件20余萬件,按時辦結率和滿意率均達100%。(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