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綿陽:電力賦能 繪制“農”墨重彩新畫卷
2023年04月01日 19:1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日電 (張會容)“大爺,抽水泵的電線千萬不能放地上,可能會磨損破皮導致漏電!”近日,在綿陽市游仙區(qū)新橋鎮(zhèn)勝利村的水田旁,“電管家”王剛先、王洪強為農戶開展安全用電檢查,消除存在的線路安全隱患,確保農戶春耕春灌用電安全無憂。

  勝利村地處城郊,一條總投資14.79億元的“芙蓉花溪”旅游環(huán)線在此經過。近年來,該村通過收回土地流轉經營權、盤活閑置資金等模式,搭上農旅融合發(fā)展的路子,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并被評為“全國最美宜居村莊”“四川省首批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示范村”。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堅持“鄉(xiāng)村振興,電力先行”原則,主動作為,加大電網設備改造力度,持續(xù)提升優(yōu)質服務質效,為電“靚”鄉(xiāng)村振興增添動力。

  硬件升級  糧食“有水喝”

 鋪設滴灌管網。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供圖
鋪設滴灌管網。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供圖

  近日,綿陽市游仙區(qū)新橋鎮(zhèn)勝利村蔬菜種植大戶彭亮的200多畝滴灌管網基本鋪設完畢。一排排綠油油的玉米苗已經有10多厘米高,玉米地里整齊排列的滴灌管網能保證每一顆玉米“有水喝”。

  電力的支持讓彭亮的農場生產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叭缃瘢謇镫娏Τ渥,農場引入滴灌設備,既能減少水分的蒸發(fā),也能確保農作物健康生長!迸砹琳f,使用傳統(tǒng)灌溉方式,每畝地要使用大概200立方米的水,而使用滴灌管網的用水量不到60立方米,比傳統(tǒng)灌溉節(jié)水70%以上。

  勝利村規(guī)劃的核心是“因地制宜”,緊鄰公路的區(qū)域集中規(guī)劃鄉(xiāng)村旅游項目,而灌溉條件較優(yōu)的地區(qū),則作為蔬菜和優(yōu)質糧油作物種植區(qū)。

  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是鄉(xiāng)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重要任務,更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的有力保障。

  2022年,國網綿陽供電公司推進勝利村電網改造升級,新增變壓器4臺,組立電桿244基。新建改造絕緣化高低壓線路12公里,改造下戶線6.2公里,很好地滿足了該村4個蓄水池,8個提灌站用電,保障農業(yè)生產和居民用電需要,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電力引擎”。

  “村網共建”  供電服務快速響應

 鋪設滴灌管網。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供圖
鋪設滴灌管網。 國網綿陽供電公司供圖

  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后,國網綿陽供電公司攜手游仙區(qū)政府探索建立“電管家”+“網協員”的“村網共建”農村電力服務新模式,勝利村的供電服務響應速度也成倍提升。

  趙蓉是勝利村的黨委委員,也是村里的“網協員”。2022年,村里實施農網改造項目,從規(guī)劃、樹障清理到工程施工等環(huán)節(jié),趙蓉全程參與,與“電管家”協同配合,確保了工程按時完成。她的主要工作是電力設備運行狀況收集、供電服務需求對接等,有效提升供電服務精細度,讓客戶用電更放心、更便捷。

  “村網共建”試點成功后,國網綿陽供電公司又協同政府聯合交通、公安等部門,不斷拉“新朋友”進入這個“朋友圈”,積極促成包含水電氣郵路通警等要素保障的“四員合一”“多網融合”。

  截至2023年2月,該公司完成仙鶴鎮(zhèn)洛水村、新橋鎮(zhèn)勝利村等4個便民服務示范點創(chuàng)建,主動將供電服務網格融入基層政府網格,延伸鄉(xiāng)村供電服務渠道,推動解決農村供電服務最后一百米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用電滿意度、便捷性。(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