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綿竹:機械化育秧助力春耕生產跑出“加速度”
2023年04月14日 11:44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4日電 (周韻  尹翔)隨著天氣回暖,綿竹34.3萬畝水稻育苗工作陸續(xù)展開。各種植大戶利用自動化流水線育秧,讓科技助力春耕生產,提高育秧的質量和效率,確保全年糧食豐產豐收。

工作人員將育秧盤放上輸送帶。 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工作人員將育秧盤放上輸送帶。 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日,孝德鎮(zhèn)華瑞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內機器轟鳴,五六名工人正在育秧流水線上嫻熟地操作。一個個空秧盤被整齊有序地放上輸送帶,隨后機器便自動填入營養(yǎng)土、灑水、播種、再覆土。一個個播種均勻的育秧盤制作完成后,工人們再將其放到大棚內催芽。

  “我們從4月2日開始育秧,共有兩條自動化生產線同步作業(yè),目前育秧苗可栽種近萬畝!比A瑞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廖華兵介紹,與人工播種相比,機械化育秧每天能夠制作上萬個秧苗盤,不僅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具有稻苗生長整齊、速度快、提高畝產量、實現(xiàn)精良播種等優(yōu)勢。

工作人員查看育秧盤。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工作人員查看育秧盤。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瑞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基地移栽的秧苗已是綠油油的一片。工人們穿梭其間,忙著進行田間管理!斑@兩天要做好灌溉和病蟲害防治,才能確保秧苗長勢良好!绷稳A兵在當地流轉了700余畝土地種植糧食,農業(yè)機械化助力春耕生產跑出了“加速度”。為了實現(xiàn)小農戶與現(xiàn)代農業(yè)的有效銜接,近年來,廖華兵積極為周邊農戶提供耕、育、種、收等社會化服務,服務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

  育秧新技術的不斷革新,加速了水稻產業(yè)化進程。在富新鎮(zhèn)貴豐家庭農場,育秧自動化流水線正在高速運轉。農場主江國平忙著篩土、泡種、移盤!拔覀儚慕裉扉_始正式育秧,每天育秧面積約300余畝,對外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6000余畝!苯瓏浇榻B道,與以往直接在田間育秧相比,合作社主要采用“工廠化”集中育秧,將播種后的育秧盤置于適宜稻種發(fā)芽的暗環(huán)境下,進行“疊盤”,再用薄膜+遮陽網蓋嚴,可以克服天氣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這樣不僅保證了秧苗質量,還加快了出苗的時間。

  “往年這個時節(jié),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播種育苗,生產成本很高,F(xiàn)在通過向種植大戶購買種子、育秧、插秧‘一條龍’服務,不僅省時省力,還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同時,還有技術人員來現(xiàn)場指導,徹底解決了我們的技術之惑!闭f起機械化生產帶來的好處,當地農戶喜笑顏開。

  近年來,綿竹市以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為育秧主體,大力推行水稻育秧集約化、規(guī);、標準化、工廠化,實現(xiàn)了水稻育秧全程機械化作業(yè)。市農業(yè)農村局還組織市、鎮(zhèn)、村三級農業(yè)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把脈問診”,現(xiàn)場指導農戶做好大春備耕及田間管理等工作,助力農民增產增收。(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