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十年寫就《川菜志》 非遺節(jié)四位作者分享創(chuàng)作經歷
2023年10月15日 10:4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5日電 14日,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以下簡稱“非遺節(jié)”)舉辦期間,“閱讀川菜品味非遺”系列活動第四期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舉行;顒泳劢2016年出版的《四川省志·川菜志》,邀請簡奎光、彭子渝、向東、杜莉四位作者,回顧、講述這部用十年時間成就的四川首部川菜志書,向川菜非遺致敬。

“閱讀川菜 品味非遺”系列活動第四期14日在成都舉行。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閱讀川菜 品味非遺”系列活動第四期14日在成都舉行。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川菜志》7大部分寫作框架形成:第一篇章川菜特色原料及名菜點由李新撰寫;第二篇川菜市場和行業(yè)活動交流由彭子渝撰寫;第三篇川菜行業(yè)管理由向東撰寫;第四篇川菜名店由簡奎光撰寫;第五篇名廚由劉萬均撰寫;第六篇人才培養(yǎng)由馬亦強撰寫;第七篇川菜文化由杜莉撰寫;李新、杜莉統(tǒng)稿。

  2007年起,7位撰稿人啟動了收集資料和實地調研的路。彭子渝寫市場篇,缺少文獻和資料,他就發(fā)揮自己在行業(yè)內時間久、認識川菜老師傅多的優(yōu)勢,用大半年時間走訪、收集。有趣的是,他寫作的農家樂鄉(xiāng)土川菜部分被“打了回來”,因為寫得過于“散文化”。當時眾人都沒寫過志書,邊摸索邊調整,不史學化不文學化不做評論,“只老老實實介紹現實狀況,為后人留下史實”,嚴謹、務實的寫作風格也讓他們對寫志越來越生起敬畏心。

  簡奎光撰寫川菜名店,他回憶說:“當時挨著約了各門店的主理人,可是采訪過程中,有的廚師沒等到我上門,就已經去世了。”他至今都感到遺憾。向東當年還沒使用電腦寫稿,所寫手稿足有兩尺多高,寫好后交給打印店錄入再打印出來,十分辛苦。

  編算志書報酬幾何?杜莉、向東、彭子渝、簡奎光都講到,除了在寫書前領過一筆不算多的補貼,成書后每人領到了兩本《川菜志》作為紀念!斑是特別高興,歷經十年艱辛,六易其稿,終于出版了。”

  2016年,當看到大氣、莊重的志書封面時,彭子渝幾欲淚下。陳廷湘也說,在評審階段時,看到寫作者打破“橫排門類縱述史實”慣例,采用“大門類套小門類”方式,《川菜志》內容詳實、條目清晰、富于創(chuàng)新,“由衷地為寫作組高興,寫成功了,不容易!”

  四川歷史學會川菜口述歷史專委會秘書長李作民在主持中發(fā)問,現在回過頭看當年編纂的志書,有什么體會?向東認為,當年寫志時將川菜流派分為大河幫、小河幫、上河幫、下河幫、自內幫等,是從碼頭文化對川菜的影響角度來劃分的,因為食材的豐富、新鮮需要交通保障。如今,交通因素對餐飲的影響早已可以忽略不計,“早晨出海捕撈的海鮮,下午就可運到成都”,因此宜使用新的流派劃分標準。

  向東建議,川菜當下可劃分為五個流派——以成都和川西壩子為主體的川西流派,以重慶、達州為主體的川東流派,以宜賓、瀘州為主體的川南流派,以德陽、綿陽、廣元為主體的川北流派,以及自貢及沱江流域為主體的鹽幫流派。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趙紅川是這場讀書會的倡議者。他說,今年是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年,成都從2007年起舉辦非遺節(jié)已至第八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發(fā)起了《成都宣言》《成都倡議》等,經歷了使命自覺、工作自覺、理論自覺三個階段,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本屆非遺節(jié),川菜守正創(chuàng)新,首次以非遺加入,活動豐富,力求讓人們更加了解和喜愛川菜。(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