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國道318線提質改造工程甘孜雅剪段加快推進
2024年10月18日 20:35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堯欣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8日電(陳洪勝 澤仁卓嘎)“依靠‘中管棚’工藝跨越第一處沖溝的經驗,將為下一步治理類似地質災害提供樣本。每天近4萬立方米的強涌水量得到沉淀處理,達到二級飲用水水源標準后再排放江河!苯,在中交一公局五公司承建的國道318線提質改造工程四川甘孜雅江至剪子彎段,項目經理董麗鋼介紹,格西溝、麻格溝兩座隧道加快推進中,目前掘進總里程已累計三成。

圖為隧道施工現場。中交一公局 供圖
圖為隧道施工現場。中交一公局 供圖

  該項目全長13.9公里,擁有兩座隧道、19座橋梁,橋隧比近60%。目前正在進行隧道掘進、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和臨邊陡崖邊坡防護等工程。預計在2025年初有望實現主洞貫通。貫通后的橋梁將成為重要架梁通道,為兩座隧道之間的雅曲溝大橋等施工作業(yè)面打下重要基礎。

  施工沿線地處山嶺溝壑,地形多變,地勢起伏較大,沿線平均海拔近3000米,高原地區(qū)低氣壓、低含氧、高寒和大風等氣候特征明顯。尤其是今年6月份以來,受持續(xù)降雨引發(fā)的多起泥石流影響,施工一度受阻。在先后11次規(guī)避泥石流險情、清理大規(guī)模塌方過程中,中交一公局五公司項目團隊積極恢復施工生產。

  據了解,格西溝、麻格溝兩座隧道以四五級碳質板巖為主,為極度脆弱的斷層破碎帶,易發(fā)生軟巖變形。加之山體裂隙發(fā)育、水系豐富,為國內罕見的“大斷層、強涌水、高縱坡”隧道。針對支護困難、反坡排水難度大等一系列極端難題,項目團隊堅定“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思路,采取先進工藝超前支護、拱頂加固等技術手段,采用超前水平鉆探明巖層、鉆探泄水解壓,注重施工生態(tài)環(huán)保達標,相繼克服氣溫嚴寒、便道險運輸難、人員機械工效低等不利因素,確保隧道掘進一步步向前推進。

  國道318線是我國最長的國道,橫跨東中西部,攬括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多種地貌。其中四川甘孜雅江至剪子彎段沿線地形地質、氣候水文條件極為復雜,加之原公路技術標準低、抗災能力差,交通事故頻發(fā),線路亟待改造。通過實施提質改造工程,將進一步優(yōu)化線路走向,避開險要地形,降低道路坡度,提升沿線道路設施,降低通行安全風險。工程建成后,將極大緩解各條進藏公路通行壓力。(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