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ms > 中新網四川

綿竹啟用無人機激光雷達精準鎖定地災風險隱患
2025年03月13日 13:5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3日電 (唐妮 牟文)綿竹地形復雜多樣,地質災害點隱蔽性強,地災防治如何突破“人難至、險難察”的困境?近日,綿竹市通過引進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技術,化身“空中偵察兵”,為險峻山體進行“CT掃描”,精準鎖定潛藏的地災風險隱患,筑起防災減災科技防線。

搭載著激光雷達儀器的無人機對山體進行探測掃描。 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日,在綿竹市清平鎮(zhèn)湔溝村3組的一處空地上,伴隨著一陣轟鳴聲,一架搭載著激光雷達儀器的無人機騰空而起,按照設定航線飛行,對探測區(qū)域內的陡峭山體進行全覆蓋激光雷達掃描。該項技術通過發(fā)射高頻激光脈沖,可穿透茂密植被,采集到山體地表高精度數(shù)據,及時摸清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情況。

掃描后的三維實景模型。 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掃描結束后,四川省第二地質大隊測繪工程師杜文鑫通過電腦上的三維實景模型,可以清楚地看見山體的復雜地形條件!拔覀儠ㄟ^解譯軟件對每個觀測點位的激光點云數(shù)據進行綜合算法分析,有效剔除地表植被,提取到地面特征點,生成數(shù)字高程模型,并在此基礎上繪制出山體陰影影像圖,能夠清晰直觀地看到觀測區(qū)域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倍盼啮握f,觀測區(qū)域內每平方米大概有400多個激光點云,觀測覆蓋面更廣、精度更高,山體是否存在裂縫、滑坡等隱患狀況也能一目了然。

測繪工程師操作無人機掃描。 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過去,傳統(tǒng)的二維地理環(huán)境識別檢測主要依靠地面人力排查,不僅會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得出的災害識別結果也不是特別準確。而無人機激光雷達掃描技術能夠有效克服傳統(tǒng)人工排查效率低、覆蓋面窄、受植被影響大等缺點,為地質災害隱患精準識別、科學防治提供快速準確的信息支持。”綿竹市自然資源局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站長龍方毅表示,為進一步加強地災隱患監(jiān)測和防范工作,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他們組織地勘單位攜帶無人機雷達設備,陸續(xù)對廣濟鎮(zhèn)三江村、金花集鎮(zhèn)社區(qū)、云蓋村和九龍鎮(zhèn)清泉村、漢旺鎮(zhèn)大天池村以及清平鎮(zhèn)棋盤村、鹽井村、院通村、湔溝村等12處人員密集區(qū)域,地災監(jiān)測員難以到達、存在成災風險的高陡險峻區(qū)域開展航測工作,有效防范應對地質災害風險。

  從“攀山越嶺”到“云端透視”,如今,科技正重新定義地質災害防治的精度與速度。綿竹市計劃將在今年內實現(xiàn)地災重點區(qū)域激光雷達掃描全覆蓋,讓“看不見的風險”無處遁形,為群眾生命安全織密“智慧防護網”。(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