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四川新聞網

聲音雜志正式發(fā)布!成都30名小小志愿講解員向世界發(fā)出最美童聲邀請
2021年04月26日 11:30 來源:四川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為弘揚天府文化、助力“三城三都”建設,宣揚美麗宜居公園城市,4月24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成都商報·成都兒童團承辦的2020-2021年“愛成都·迎大運”小小講解員志愿服務活動頒獎典禮暨“城市聲音雜志·大運篇”發(fā)布儀式,在金牛區(qū)荷花池街道五丁社區(qū)舉行。

活動現場

  用行動傳遞城市精神

  為30名優(yōu)秀小小講解員頒獎

  陣陣清脆的童聲、朗朗悅耳的旋律、萌動可愛的舞蹈、靈動專業(yè)的講解……4月24日下午,一本特別的聲音雜志在荷花池街道五丁社區(qū)首次亮相蓉城,30名聲音雜志的小小“創(chuàng)作者”們集聚一堂,在收獲一份榮譽的同時,更將成都這座賽事名城的故事,以中英文雙語講解給世界聽。

  頒獎典禮以一段動感十足的兒童舞蹈開場,孩子們萌態(tài)十足的表情動作瞬間逗樂了在場市民代表。而后,展現前期活動開展情況的VCR將時光拉回到最初時刻。數百個參與選拔的視頻、外出采風的合影、志愿服務進校園片段等,一幕幕參賽歷程在頒獎現場重現。這一路,都有小小講解員的身影,他們也成為了此次志愿服務活動的見證者。

  接下來,王瑞霖、余美綸兩名優(yōu)秀的小小講解員代表,在現場以中英文雙語的形式,為大家解說成都賽事名城建設的故事。標準的發(fā)音、大方的談吐、專業(yè)的解說……讓現場觀眾仿佛置身于體育場館,切身感受城市的激情,讓大家看到了一支高標準、高素質的講解團隊。觀眾們掌聲連連,給兩位小小志愿講解員的表現予以高度評價。

  在激動人心的頒獎環(huán)節(jié),從近千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30名小小志愿講解員,一起走上舞臺,接受了主辦方授予的榮譽證書。他們成為了這座城市年齡最小的優(yōu)秀講解員,將繼續(xù)為城市的宣傳出力。

  除此之外,可愛的成都娃們現場帶來了童聲合唱版《成都》。作為城市的小小主人公,同樣深深地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們用聲音宣傳天府文化、以歌聲傳達心中的自豪。

  發(fā)布聲音雜志

  國際網絡視頻平臺傳播

  讓世界聽見成都的聲音

  在頒獎典禮上,還首度發(fā)布了30名小小講解員雙語講解音頻,以及“城市聲音雜志·大運篇”。

  領導嘉賓與優(yōu)秀小小講解員代表在舞臺上,共同開啟聲音按鈕,30名小小講解員雙語講解音頻現場“發(fā)聲”,“城市聲音雜志·大運篇”正式發(fā)布。

  這份兒童版的城市講解詞,將以雙語登錄YouTube、facebook等國際網絡視頻平臺,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向全球介紹成都的人文之美、生態(tài)之美、建筑之美、生活之美。

  其中一名小小志愿者講解員表示,”很高興能為家鄉(xiāng)的宣傳出力,以后還會繼續(xù)報名參加活動,將成都最新的故事說給世界聽!

  活動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讓更多的小小志愿者積極參與進來,宣傳天府文化、講好成都故事,讓蓉城小小志愿講解員們,年年都為成都發(fā)聲,屆屆都向世界發(fā)聲!

  活動火爆

  近千名成都娃報名參與

  影響輻射超26萬余人次

  為助力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設,2020年12月初,“愛成都·迎大運”小小講解員志愿服務活動正式啟動。

  從成都美食到成都美景,從成都的歷史到成都的文化,從成都的火鍋到成都的熊貓……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自啟動以來,近千名成都娃通過上傳中英雙語視頻報名參賽,參賽視頻日瀏覽量屢創(chuàng)新高。自投票啟動,短短幾天時間,投票頁面累計近11萬人次訪問,累計投出2萬余票,在近半年的活動時間里,整體活動的影響輻射人群總數超26萬余人次。

  通過網絡投票和專業(yè)評審團擇優(yōu)選拔出30名優(yōu)秀的小小志愿講解員,并開展了“采風活動”和“志愿服務進校園公益活動”。小小志愿講解員們走出校園,他們用腳步丈量綠意城市,感受公園城市之美,體驗天府文化,見證體育場館建設故事,在技術先進、模式創(chuàng)新、四網融合、支撐有力的城市新型基礎設施之中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據悉,小小志愿講解員們作為家鄉(xiāng)的代言人,通過自己的解讀深入了解成都,用最前沿的視角和稚嫩的童聲講解成都的基礎設施建設、特色景區(qū)、天府綠道、人文地標等,以中英文雙語向世界介紹成都。同時,號召成都百萬中小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講述家鄉(xiāng)故事、宣傳家鄉(xiāng)文化,成為成都新一代的建設者和宣傳者,為推廣自己的家鄉(xiāng)助力,傳遞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qū)之城市肌理和天府文化之城市精神,揭曉成都即將呈現給世界的驚喜。

  文/張雪嬋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