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四川大渡河項目神山特大橋順利合龍
2024年12月02日 15:4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編輯:曹惠君

  11月29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S220線四川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庫區(qū)復建公路工程IV標段項目神山特大橋順利合龍,為實現“11.30”節(jié)點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S220線復建公路工程全長約38km,其作為阿壩州南北向的重要交通要道,是高原峽谷中數萬藏民賴以出行的唯一交通要道,承載著腳木足河流域數十村落鄉(xiāng)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任。由二航局承建的IV標段全長約10公里,主要施工內容包括6橋3隧13座蓋板涵及高挖方和高填方路基工程。其中橫跨高原“V”型深切峽谷和S220線的神山特大橋全長348米,高百余米,主橋為90+158+90m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連續(xù)剛構橋,3#橋臺連接熱足隧道,0#橋臺以百米掛壁“天路”為樞紐分別連接神山隧道和庫周路環(huán)線隧道。大橋施工涉及交叉作業(yè)、爆破作業(yè)和高空作業(yè)等,其施工難度、組織難度、安全風險和技術要求堪稱全線之最。

  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首先是要進行半山腰上的0#和3#橋臺施工,再進行其下方河岸邊上的1#和2#橋墩及上部結構施工,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交叉作業(yè),規(guī)避交叉施工潛在的安全風險。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發(fā)現兩端的橋臺均在懸崖峭壁上,根本無法將施工便道直接修到指定的位置。項目團隊立即采取糾偏措施,靈活采取道路“接力”的方式來解決施工便道問題,0#橋臺的施工即先進行全長1055米的神山隧道施工,隨后再進行150米左右的掛壁公路施工,最后以貫通的隧道和掛壁公路為施工通道;3#橋臺的位置則正好是熱足隧道的洞口,先把施工便道修到距離橋臺200米左右的“水平”位置時,再打一條約180余米長的隧道支洞到山體中熱足隧道的施工線路上,再分大里程和小里程來從“中間”向兩端掘進,小里程則直通3#橋臺位置。

  在大橋建設之初,鑒于大橋工期緊任務重,高原上施工黃金期短暫,地勢的特殊性和作業(yè)條件的局限性等原因。項目團隊調整原定施工方案,先進行橋墩和通往橋臺的隧道及掛壁公路施工,待通往橋臺的通道打通后再進行橋臺施工,以此來保證大橋的工期。

  自大橋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團隊積極開展“川西高原地區(qū)高山深切峽谷地形大跨徑連續(xù)剛構橋關鍵技術研究”,牢牢守住安全、質量和環(huán)保底線,不斷優(yōu)化施工組織,強化工序轉化銜接,注重工藝工法創(chuàng)新,持續(xù)提升施工效率。項目團隊積極克服交叉作業(yè)、低溫霜凍、森林防火等困難,在高原峽谷中芝麻綠豆大的場地上有序、高效、穩(wěn)步推進大橋施工建設。

  大橋的順利合龍,標志著S220項目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宣告完成,這也是全線最后一個關鍵施工節(jié)點,離項目建成通車更近了一步。同時,也再次把二航局在行業(yè)內的建橋地位在高原涉藏地區(qū)里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和鞏固。項目建成通車后將徹底扭轉原S220線單行道路面窄、彎道急、坡度陡、病害多的局面,極大的改善涉藏地區(qū)的交通狀況,縮短民眾的出行時間;此外,還將有效鞏涉藏地區(qū)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極大促進鄉(xiāng)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唐元江 張榮禹)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