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ouye > 中新網四川

張馨宇:觀新編現代川劇《馬多福的金飯碗》有感
2024年12月10日 14:42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由達州市藝術文化中心出品的達州新編大型現代川劇《馬多福的金飯碗》在成都城市音樂廳上演。這部劇在開演以來廣受好評。據悉,該劇已獲得了第三屆四川藝術節(jié)四川文華戲劇文學獎,并入選2024年度四川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它的成功在于,將傳統(tǒng)川劇與現代藝術表現形式有效結合,并且在內容中包含了深刻的主題,讓觀眾在看劇的同時也能思考當下的生活狀況,其中的核心主題就是呼吁人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理解和尊重農民的不易。真正珍貴的不是“金飯碗”這個所謂的物品,而是在于通過自身的辛勤勞作和努力換來的收獲和幸福!敖痫埻搿敝皇且粋普普通通的碗,但“金飯碗”是老鄉(xiāng)的恩情是絕境里的一束光。人生就像這只碗,裝著苦難與酸甜,誠信善良也是金碗,有父母的溫暖妻兒的平安!恶R多福的金飯碗》是傳統(tǒng)川劇與現代川劇的結合,是一種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藝術探索,這使故事情節(jié)、舞臺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在題材與故事方面

  現代川劇在題材上更加多元化,融入當代社會熱點和人們的生活現實。用更加貼近生活的主題,更好地激發(fā)觀眾的共鳴。在《馬多福的金飯碗》中反映了現代家庭矛盾、農民辛勤勞作的不易。馬多福和妻子王蘭香、弟弟馬偉華、兒子馬錦言長期有矛盾,為了繼承父親的財產和家傳“金飯碗”,四人被強迫回老家去種一季稻谷。四人種糧食的過程經歷重重磨難和考驗,在此過程中也逐漸理解勞動的意義、家人的關心與支持。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同家人與村民齊心協(xié)力保護莊稼,可最后馬多福卻遭受妻兒、弟弟的離去,在心灰意冷之際,家人們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與最親近的人分享了通過自己的汗水換來的白米飯,也獲得了父親的“金飯碗”。劇情起起伏伏,扣人心弦。在整個故事中馬多福面臨了愛情、親情的考驗,這也是父親的最終目的,是他留給子孫的考驗,讓家人真正理解所謂的財富。整個種糧的過程也是人生的過程,人生路上沒有一帆風順,路途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同時還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家庭與事業(yè)的問題,生活就是有苦有甜。開頭與結尾都是一家人在一塊吃飯,但心境卻截然不同了。

  在表演形式方面

  傳統(tǒng)川劇注重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而現代川劇則可能會借鑒其他戲劇形式,如話劇、舞劇、音樂劇等,采用更靈活的舞臺表現手法,增強觀眾的參與感。本劇還以輕喜劇的形式惹得觀眾啼笑皆非。在《馬多福的金飯碗》的臺詞中還加入了大量四川方言的歇后語,作為四川地區(qū)的觀眾會更加有共鳴。四川方言屬于西南官話,也能夠使外地觀眾聽懂,不單單受限于西南地區(qū)的觀眾,還能被全國觀眾所接受。除此之外還有傳統(tǒng)川劇與現代劇的結合。例如川劇雜耍技藝、歌舞表演。在每一節(jié)開頭都會有歌隊出現,用現代舞與川劇唱腔的表現形式,來引出后續(xù)會發(fā)生的故事,現代川劇的表現形式讓年輕人也能接受。在劇場當中,觀眾不再是以老年群體為主了,在現場還有更多的年輕人,甚至是小朋友走進了傳統(tǒng)戲曲舞臺的劇場。而我相信這也是未來傳統(tǒng)戲曲的發(fā)展的趨勢,相信會有更多人愿意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更好地學習傳承下去。

  在音樂與舞美方面

  現代川劇在舞臺上會利用燈光、音響和舞臺設計的現代化手段,提升川劇的視覺沖擊力,增強故事的表現力。例如在故事開頭一家人在飯桌前吃飯時,突然從天而降一個巨大的金飯碗給觀眾極具沖擊力的感受。在音樂上,現代川劇會融合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等元素,使其更符合年輕觀眾的審美。同時在舞臺上使用現代藝術裝置,創(chuàng)造出既有傳統(tǒng)氣息又具現代感的表演環(huán)境。例如在舞臺上的道具布景都會與劇場中的LED屏有效結合,傳統(tǒng)的川劇更注重寫意的表現手法,但在《馬多福的金飯碗》當中,我們所看到的各種景的設置都非常寫實,但又很簡潔。此外演員的妝造上,在以往的印象中川劇都是穿著戲服在舞臺上進行表演,但作為一部現代川劇,演員服裝上的設計會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通過服裝也能讓演員與觀眾拉近距離,讓觀眾更好地進入到故事并產生共鳴。

  在角色與表演方面

  傳統(tǒng)川劇在演員的表演上會更注重自身的身段、唱腔,表情會更加夸張。而現代川劇在角色塑造上更加立體,重視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變化。現代川劇融合了傳統(tǒng)的戲曲元素與現代舞臺藝術,演員在表演時不僅使用傳統(tǒng)的身段、唱腔,還融入了更為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增加了表演的層次感。表演者在技藝的基礎上,可能更強調情感表達和角色的心理活動,使觀眾能夠產生共鳴,F代川劇中演員的表演會更加細膩,在演員的臺詞中加入了大量的對白,而在沒有臺詞時,演員也能夠很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狀態(tài),每一個角色都有鮮明的特點,在這一點上與我們看到的話劇表現形式更加貼近,但是又包含了川劇本身的戲曲唱腔部分。

  如今,中國傳統(tǒng)的戲劇文化,以不同創(chuàng)新形式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在未來會有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傳統(tǒng)與現代的結合,不僅是對川劇形式的創(chuàng)新,更是對其文化價值的延續(xù)。這樣的探索有助于川劇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保持其活力與生機。(作者系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戲劇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張馨宇)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