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綠洲:論小品《離離原上草》的生態(tài)治愈與時代回響
2025年6月18日,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的小品《離離原上草》在達州巴山大劇院傾情上演。這部以生態(tài)文明為底色、職場焦慮為切口的輕喜劇小品,用笑聲與溫情編織了一場治愈現代心靈的綠洲之旅。當都市的“內卷”風暴與草原的綠色呼吸相遇,作品以舉重若輕的姿態(tài),完成了對當代青年精神困境的溫柔撫慰。
自然的療愈力量
舞臺上的若爾蓋草原并非簡單的敘事場景,而是被賦予生命的敘事主體。青草、紅花與星空,共同構成了逃離都市的隱喻空間。主角“小卷”的職場焦慮在草原的風中逐漸瓦解,她的名字“卷”與草原“離離原上草”的意象形成尖銳對比,暗喻現代人被異化的職場狀態(tài)在自然中重獲舒展。扎塘大叔的“養(yǎng)心民宿”不僅是現實里的物理居所,更是一處精神療愈所,他對草原沙化治理的執(zhí)著,恰如對都市心靈荒漠的救贖。當小卷與眾人仰望藍天中的黑頸鶴時,象征高原精靈的黑頸鶴投影優(yōu)雅掠過舞臺熒幕,悠揚治愈的現場音樂緩緩升起,觀眾席與舞臺在此刻共鳴,共同沖刷著功利主義的塵垢,角色與觀眾一同剝離這無形的精神枷鎖,重新觸摸生活原初的純凈與本真。
生態(tài)意識與人性溫度
扎塘大叔的形象是作品的神來之筆。這位草原守護者以“較真”的姿態(tài)對抗生態(tài)破壞,卻在對待迷途青年時展現出父輩的寬厚。他的雙重性映射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深層命題:保護自然本質上是守護人性的溫度。劇中尤為動人的一幕,是大叔因攝影發(fā)燒友“鏡頭”對草原生態(tài)的冷漠而氣惱時,他講述沙化草原如何重煥生機的故事。這段飽含深情的講述,不僅極具舞臺感染力,更巧妙地將生態(tài)修復的艱辛歷程與迷途者心靈的重建過程交織在一起,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內核。
輕喜劇的嚴肅表達
《離離原上草》的高明之處在于以喜劇外殼包裹嚴肅議題。鏡頭誤闖草場的鬧劇、東哥憨直的熱心腸,消解了主題的沉重感,卻未削弱其批判性。當小卷完成心靈療愈,選擇重新出發(fā)時,她在舞臺上舒展肢體、自然躍動,恰似一株掙脫束縛、迎風搖曳的青草。這既是角色的頓悟時刻,亦是對觀眾的隱性提問:在效率至上的時代,我們是否遺失了生活的真諦?作品以“無說教”的姿態(tài),完成了對職場異化的溫柔反叛。
結語
《離離原上草》的舞臺是一面鏡子,照見當代人困于鋼筋森林的集體焦慮,也映出草原綠洲所象征的精神出路。它延續(xù)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以輕快筆觸書寫時代命題,即生態(tài)文明不僅是政策詞匯,更是治愈現代性創(chuàng)傷的良藥。謝幕時劇場內涌動的掌聲與歡呼,正是對這場“心靈解壓”儀式的集體共鳴。(作者系四川傳媒學院教師董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