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ouye > 中新網四川

劉靈貝:一碟燒臘里的世道人心與時代回響——評方言小品《第八碗燒臘飯》
2025年07月25日 10:4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2025年6月17日下午,在四川省第二十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的舞臺上,作為第五號作品亮相的四川方言小品《第八碗燒臘飯》,以街頭巷尾一家尋常燒臘店為故事場景,用麻辣鮮活的四川方言,端出了一碗笑中帶淚、滋味醇厚的“人間百味”。這部作品巧妙地結合“新媒體監(jiān)督”、食品安全、誠信經營等社會熱點,在嬉笑怒罵間反映出深刻的社會現實,展現出溫暖的精神內核。

  一、“新媒體監(jiān)督”是一把雙刃劍

  劇中“好吃珍珍”作為自媒體博主,其曝光行為導致連吃八天愛心飯的男子店鋪倒閉,揭示了數字時代“指尖正義”的巨大能量。作品直擊食品安全這一社會熱點話題,肯定媒體監(jiān)督的必要性,同時借男子“配合檢查仍被迫關閉門店”的控訴,引出關于監(jiān)督尺度與程序正義的深刻問題——當自媒體以曝光為監(jiān)督手段時,是否應當為被監(jiān)督者保留一定知錯能改的空間?“好吃珍珍”最終的自我反思,給出了這一問題的答案,即在堅守底線的同時,要探索更具溫度、留有整改余地的曝光方式。

  二、“真材實料”為餐飲業(yè)信條

  “貨真價實、真材實料”不僅是燒臘店的經營準則,更是餐飲行業(yè)人的精神基石。燒臘店夫婦在愛心飯可能虧本的困境下,仍堅持保障飯菜品質與施行愛心善舉,其形象體現了誠信、友善等寶貴品質,是“真材實料”在價值觀上的反映。反觀那位連吃八天愛心飯的男子,其餐飲店因曝光倒閉,慘痛經歷固然引人同情,但痛苦根源在于他曾偏離了“真材實料”之本。他在失敗后深刻認識到自身錯誤,并下定決心重新出發(fā),燒臘店夫婦以“壯行飯”接納并鼓勵他東山再起,用誠信的態(tài)度助人重拾誠信。這碗飯,是對餐飲行業(yè)根本的堅守,揭示了唯有始終堅持“真材實料”,餐飲店才能在市場風浪中立足并重生的真理。

  三、“愛心飯”呈現出公益困境

  免費愛心飯引發(fā)的經營壓力,刺中了民間公益可持續(xù)性的核心難題。燒臘店女店主內心對于免費愛心飯?zhí)澅镜摹安皇亲涛丁苯^非吝嗇,而是面對現實經營壓力的無奈。作品通過燒臘店男店主對矛盾的調解、眾人最終的和解與扶持,弘揚了與人為善、幫人幫到底等精神。這碗愛心飯的意義由此得到升華,它不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體現了真正的民間公益力量是在理解、包容與鼓勵中傳遞愛心。

  《第八碗燒臘飯》以方言為本,通過喜劇的方式,體現了對輿論監(jiān)督的反思、對誠信價值的堅守、對公益困境的理解。在觀眾的歡笑與沉思中,作品告訴我們:餐飲行業(yè)人唯有用真材實料立身,以寬厚良善待人,才能讓賺的每一分錢都踏踏實實,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成為照亮他人,也溫暖自己的希望之火。(作者系西華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學生劉靈貝,指導教師李明)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