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zjj > 成都商報

西昌擬修復600多年古城門 建平門將再現(xiàn)全新面貌
2021年03月10日 10:15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穿過建平門就進入西昌古城

  建平門,四川西昌明代建昌衛(wèi)古城北門,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為西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建平門青磚大面積脫落,整個城門甚至有垮塌的可能……近年來,關于修繕建平門的呼聲不斷,當?shù)厥忻裣M迯瓦@一地標性歷史文化建筑。

  近日,建平門的修繕工程即將啟動。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西昌市相關部門獲悉,西昌市決定對建平門進行保護性整體修繕,項目估算2100萬元,由西昌市財政解決,定于今年施工,年底完工。

  目前,建平門修繕設計方案也已經基本完成。按照方案,修繕建平門有三項主要內容,一是對建平門的城墻進行加固;二是恢復城墻和城樓;三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甕城和護城河。不久后,建平門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守護古城600余年

  風雨中的建平門已日漸蕭條

  清晨6點30分,潘師傅從北門村5組的家里出發(fā)前往理發(fā)店。出門走幾分鐘轉個彎,建平門就在眼前了。車輛與菜農穿門進城,聲響打破了清晨的寂靜。潘師傅的理發(fā)店,緊挨著建平門,門牌上寫著北山東路1號。

  潘師傅是樂山人,但他說,涼山是他們一家人的故鄉(xiāng)。與建平門相伴近十年,彼此之間早已有了情感。

  在網(wǎng)上看到建平門修繕工程即將啟動的消息,潘師傅有些開心,他說:“早該修了,這么寶貴的歷史文物是該保護起來,而且破敗的城樓也存在安全隱患。”盡管修繕工程的啟動會導致理發(fā)店關門,但潘師傅仍希望,這一天快點到來。

  建平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距今600多年,是西昌古城的北城門。古時候的建平門,城門、城樓之間城墻相連,城門外有甕城和護城河,既有軍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為生活在西昌古城內的老百姓豎起一道堅固的屏障。

  潘師傅在建平門旁開店時,建平門城樓不再,剩下一片空地,城墻也只剩零星部分,墻體內的墻磚和大石頭裸露在外。2012年7月,連續(xù)大雨不斷侵蝕著城樓,老城區(qū)3座城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建平門外側拱頂?shù)拇笄啻u不時掉落,弧頂上也出現(xiàn)裂縫。當年7月4日上午,一輛3路車途經建平門時,被掉落的墻磚砸中保險杠,幸而沒有造成人員受傷,3路車終點站暫調整至后營巷口。主管部門立即在墻磚掉落處拉起防護網(wǎng)。這件事,潘師傅至今記憶猶新。之后數(shù)年里,掉磚的情況依然時有發(fā)生。

  事實上,專家對建平門進行實地調研后得出結論:建平門整體保存情況不容樂觀,甚至有垮塌的可能。

  修繕項目估算2100萬元

  定于今年施工,年底完工

  建平門的安全隱患受到西昌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視,多次召集相關單位現(xiàn)場辦公,并作出部署,要求西昌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負責建平門的保護性修繕工作。最終決定于今年啟動建平門保護性修繕項目,項目估算2100萬元,由西昌市財政解決,定于今年施工,年底完工。

  馬玉萍是西昌市文物管理所所長,對西昌古城的一磚一瓦非常熟悉。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對西昌文物的保護工作。在她的眼里,西昌的古建筑蘊含著西昌城從建立到發(fā)展的點點滴滴,都是無價的寶貝,其中也包括建平門。

  建平門為明清城墻,目前只剩城門臺,城門臺寬約60米,進深約25米,高約10米,采用紅砂石和青磚包砌,拱券采用五伏六券砌筑方式,結構穩(wěn)定,體量高大雄偉,是四川少見的古代軍事防御設施。盡管如此,建平門至今也只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何同一個朝代的三座城門,建平門的級別卻低于其他兩門呢?

  馬玉萍給出了答案:“在文物定級時,文物的保護程度直接影響定級,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建平門損毀非常嚴重,甚至有垮塌的安全隱患,所以在1987年建平門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就沒什么變化了!

  目前,各項工作已經在有序進行。馬玉萍認為,建平門歷史悠久,是古代西昌文明發(fā)展的重要象征,它蘊含很多歷史價值,它本身不僅是歷史的載體,更記錄了西昌城在歷代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重要信息,是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古城墻尺寸高大雄偉,設施完備,格局清晰,并歷經多朝,古樸蒼勁,足以證明它在古代西昌的重要作用,是珍貴的文化地標之一。”馬玉萍說。

  李曉超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