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zjj > 中新網四川

四川廣元全力打造全國山地河谷型海綿示范城市
2024年09月13日 18:4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3日電 (苗志勇 張妍)在四川北部、秦嶺南麓,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廣元,它是嘉陵江入川第一站,也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tài)屏障。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稟賦,但山地河谷地形地貌也給城市發(fā)展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如城市空間狹窄、外洪風險隱患大、內澇風險高等。

  13日,在廣元參加“全國海綿城市示范城市建設成果凝練工作會”的代表集中參觀廣元海綿城市建設。張妍 攝影
13日,在廣元參加“全國海綿城市示范城市建設成果凝練工作會”的代表集中參觀廣元海綿城市建設。張妍 攝影

  近年來,為了讓城市更加安全、宜居,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廣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相關決策部署,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在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中,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前瞻布局,極力保留山水特色自然風貌,力求讓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

  據(jù)了解,在全力打造全國山地河谷型海綿示范城市工作中, 廣元市精心科學地確定了“1561”海綿城市建設思路。其中,“1”是指“擋外洪、攔山洪;暢通道、蓄雨水;凈污水、回用水”的系統(tǒng)策略;“5”涵蓋了“外擋內攔-分級調蓄-蓄排結合”的防洪排澇體系、“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凈化”的雨污管控體系、“蓄凈結合-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的多水共用體系、“梳山理水-水城交融-文脈流長”的品質提升體系以及“立法先行-制度管控-標準規(guī)范”的法規(guī)制度體系這五大體系;“6”是系統(tǒng)實施排水防澇、雨洪通道、雨污管網、海綿小區(qū)、海綿道路、新型綠化等六大工程。最終的目標是實現(xiàn)建設“全國山地河谷型海綿示范城市”。

  廣元海綿城市建設的東壩社區(qū)口袋公園一角。廣元市委宣傳部 供圖
廣元海綿城市建設的東壩社區(qū)口袋公園一角。廣元市委宣傳部 供圖

  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廣元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管控體系,出臺了相關條例和導則,確保海綿理念全方位、全過程、各領域地融入城市建設。同時,還健全了六支強有力的隊伍,包括懂海綿的干部隊伍、專業(yè)化的人才隊伍、高水平的設計隊伍、善施工的建設隊伍、敢較真的監(jiān)理隊伍和負責任的運維隊伍。這些隊伍攻克了一系列技術和管理難題,有力地推動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加速發(fā)展。此外,廣元還成功形成了一個產業(yè)鏈,促進了科研、生產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培育了本土企業(yè),降低了海綿項目成本,實現(xiàn)了海綿產業(yè)與海綿城市建設的良性互動。

  廣元海綿城市建設后的百草園公園一角。陳平 攝
廣元海綿城市建設后的百草園公園一角。陳平 攝

  同時,廣元還以保障城市水安全為基本著力點,大力新建加固堤防,提高城市核心區(qū)的防洪標準,并積極開展排水防澇治理,有效降低了洪澇風險。以優(yōu)化城市水環(huán)境為重要切入點,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深入實施污水提質增效工程,顯著改善了水域生態(tài)。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根本落腳點,系統(tǒng)謀劃改造了眾多“海綿小區(qū)”和“海綿道路”,極大地改善了居住環(huán)境,也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扮靚城市公共空間為主動作為點,系統(tǒng)地對公園廣場進行海綿化改造,漸進式、小規(guī)模地對口袋公園進行海綿化改造,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相關經驗做法還多次得到了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的點贊。

  此外,廣元還通過資金拼盤打捆的方式,統(tǒng)籌整合各行業(yè)領域資金及社會資本,有力地撬動了中心城區(qū)海綿城市建設投資。實行專班推進項目機制,高質高效地完成了多個海綿項目建設。同時,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與,建立了公眾意見征求和信息公開機制,營造了良好的建設氛圍。

  “9月12日,財政部官網公布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2023年績效評價結果,全國績效評價等級為A的城市共有16個。廣元市獲評‘A’級,成為我省兩個取得A檔成績的示范城市之一!睆V元市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元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將繼續(xù)努力,持續(xù)完善,力爭為全國山地河谷型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更多有益借鑒,打造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