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中新網(wǎng)四川

國慶假期哪里玩?蜀南文旅帶你宜賓“玩刺激 看兩!
2022年09月30日 11:49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9月30日電 (吳平華)國慶假期哪里玩?想收獲美景,不必遠行,跟著蜀南文旅精品旅游線路,解鎖國慶新玩法:7天6晚,玩轉宜賓!

  沉浸式游宜賓  開心打卡古鎮(zhèn)、哪吒行宮……

 蜀南文旅精品旅游線路。蜀南文旅 供圖
蜀南文旅精品旅游線路。蜀南文旅 供圖

  第一天從漫游翠屏山開啟。翠屏山是四川省級森林公園,位于宜賓市城區(qū)西部,海拔504.5米,該山與真武山緊連,占地面積約221公頃,現(xiàn)綠化覆蓋面積160公頃。

哪吒行宮。蜀南文旅 供圖
哪吒行宮。蜀南文旅 供圖

  山色常青,故名翠屏。1984年被評為僅次于南京紫金山的全國城市人工造林第二名,F(xiàn)植樹28科60種,立木蓄積量11140立方米。林下地被植物36科125種,且有鳥類近百種,野生動物12種,果園6萬多平方米,果樹7400余株;罨瘶滢б寻l(fā)現(xiàn)有150余株。該山于1958年辟為公園,建有公路和石級,皆可直達山頂。新建有百草園、動物園、哪吒行宮、三友亭、三江一覽樓、盆景園、兒童樂園、茶園、露天影劇場、趙一曼紀念館、翠屏山莊等游覽點。且新建成900米架空索道,由山麓可達山頂。原有古跡明代千佛寺、神仙廟等亦修整一新。由于廣布松、杉、柏等樹木,成為少有的城市森林公園,每日清晨上山鍛煉者上千人,年游人達150萬人次。山上原有古跡翠屏書院,現(xiàn)辟為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紀念館"。

三江美景。蜀南文旅 供圖
三江美景。蜀南文旅 供圖

  首日上午,打卡千佛寺,禮佛,中午在千佛寺吃個素齋。千佛寺始建于唐代,位于宜賓市翠屏山后沿的古樹密林之中。千佛寺倚山而建,中軸線上依次為千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七佛殿;西廂依次為羅漢堂、達摩殿、鼓樓(藏經樓)、西方三圣殿;東廂依次為千佛碑林、翠屏晚鐘(鐘樓)、東方三圣及十二藥叉大將龕塑長廊、攬勝亭,附設念佛堂、五觀堂及寮房。在各游道處特設了涼亭臺閣,茶園展廳,方便香客游人歇腳。

  當日下午打卡哪吒行宮,聽聽哪吒鬧海傳說。哪吒行宮主要有仙蹤跡牌坊、太子廟、哪吒盤腿式神像,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洞門上方雕刻有燃燈道人贈與李靖的玲瓏寶塔浮雕。通過海峽兩岸的共同考證,認定翠屏山的哪吒行宮為中國唯一的哪吒(三太子)祖廟,每年來此尋根祭祖的港澳臺同胞及東南亞僑胞絡繹不絕。1998年哪吒行宮應邀赴臺訪問,三太子金身繞臺島半年,突出了祖廟地位。

  沿山下行前往趙一曼紀念館,學習抗戰(zhàn)英雄文化。趙一曼紀念館,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山腰的翠屏書院,是四川省宜賓市政府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同志于1960年修建的,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積547平方米。設有展室3個,陳列展出黨和朱德、董必武、宋慶齡、陳毅等人的題詞,趙一曼從事革命活動的文獻資料,以及趙一曼在東北進行抗日武裝斗爭的事跡。還收藏了有關趙一曼烈士的實物171件,照片706幅,各類文獻資料、題詞等200余件,其中一級品10件。晚上入住翠屏山酒店,在天然氧吧里入眠。

  第二天上午打卡李莊古鎮(zhèn)。李莊古鎮(zhèn)依長江繁衍生息,街道為石板鋪成,兩旁多為清代建筑,雕花門窗,風火山墻等等頗有川南特色。由廟宇、宮觀、殿堂組成的“九宮十八廟”、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營造學社舊址、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眾多的古民居四合院以及被譽為李莊“四絕”的旋螺殿、奎星閣、九龍石碑、百鶴窗,形成了李莊獨特的古民居文化和獨特的建筑風格。

  中午可以在鎮(zhèn)上隨意選擇一家小館,都能覓到李莊三白之一的白肉,美餐一頓。午餐結束,可以前往翠屏區(qū)全新打造的月亮田景點,在依水而建的建筑群里,隨手一拍都是美照。

  晚上打卡冠英古街,小吃擼擼擼。冠英古街以宜賓的碼頭文化、大江文化、市井文化為內容,主題為“天下第宜·冠英江湖局”,在這個主題下劃分了非遺、文創(chuàng)、國潮、奇市、美食五大主題江湖,期間聯(lián)合了宜賓眾多文創(chuàng)、風物、非遺團體或機構,在街區(qū)不同區(qū)域聯(lián)合呈現(xiàn)。時間充足,可以三江游船走一波,夜闌三江美景。

  第三天出發(fā)前往永江村,全天體驗永江村各種項目,晚上入住浮生閑民宿。

  第四天前往蜀南竹海度假區(qū)沉浸式游竹海。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南部的宜賓市境內,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qū)44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區(qū)兩大序景區(qū)134處景點。景區(qū)內共有竹子58種,7萬余畝,是中國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體,兼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的最大原始"綠竹公園";植被覆蓋率達87%,為我國空氣負離子含量極高的天然氧吧。

在美景“畫”中體驗劃船。蜀南文旅 供圖
在美景“畫”中體驗劃船。蜀南文旅 供圖

  翡翠長廊位于竹海竹林深處,翡翠長廊的路面是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當?shù)氐奶烊患t色砂石鋪成。兩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拱列,遮天蔽日,紅色地毯式的公路與綠色屏封的楠竹交相輝映,加之這里的道路時起時伏,頂上兩旁的修竹爭向內傾,幾乎拱合,長廊就更加顯得幽深秀麗,從而成為蜀南竹海最具特色的標志性景觀。

  海中海位于翡翠長廊至仙寓洞景區(qū)公路的左側,是仙寓洞景區(qū)的第一個景點。海中海原是竹海山上一個比較低的槽谷,后筑壩形成一個湖泊,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對外開放。湖泊面積約60畝,湖面空曠開闊,儼然茫茫竹海中的一個“海子”,故名海中海。

  七彩飛瀑位于石鼓山和石鑼山之間的谷中。從密林里流出的溪水,從回龍橋下分為四級瀉下懸崖,落差高達200多米。因其流量大,流速快,加上巖壁陡峭,流水一出山谷口后,飛身直下,蔚為壯觀。濺起水霧數(shù)丈,每當陽光透過水霧數(shù)丈分解成七色,絢麗多姿,“七彩飛瀑”由此而得名。

  在竹林與舌尖邂逅  山珍全竹宴給腸胃一場旅行

美味李莊白肉。蜀南文旅 供圖
美味李莊白肉。蜀南文旅 供圖

  去仙寓洞要從構筑在懸崖邊的小徑上去,上行百余米即達洞口,洞高15米,進深約10米,內有石刻佛像和道教神像40余尊。這里是觀賞竹海的好地方,站在洞口眺望,只見崇山峻嶺竹波蕩漾,竹海的奇特風光盡收眼底。

  相傳建于1862年,地方官府為防御石達開太平軍入川而建。地形險要,易于防守。洞的頂部均系巖石構成,多為半洞,依洞而建,內有13道堅固的石寨門。全寨建在1000米的懸崖絕壁之上,棧道石室之間,十三道石寨門層層設防,能攻易守,地形險要,氣勢雄偉,是竹海最佳景點。

  熊貓餐廳位于迎風灣花溪十三橋中段,是以熊貓元素為主題的親子餐廳,整個餐廳共有三層,建筑面積約840平左右,一層是就餐的位置,主要經營特色簡餐、小吃以及飲品,二樓是包間、觀影區(qū)域,也可用餐,三樓是露天區(qū)域,可以進行燒烤等活動,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個親子樂園和花溪十三橋的美景,無不也是一種放松。

  游覽結束晚上可選擇入住君悅山莊。君悅山莊精品民宿位于蜀南竹海景區(qū)七彩湖畔,民宿以“竹君子”為文化主題,把山、水、竹、人融為一體,整體設計為川南建筑風格,仿古外加現(xiàn)代元素,有山石、梅蘭竹菊等景觀,呈現(xiàn)出濃厚的宜賓地方元素。

  沉浸式“玩”轉石海體育競技項目刺激新體驗

  第五天繼續(xù)沉浸式“玩”竹海。露營、燒烤、小啤酒,享受年輕人的快樂。在萌寵樂園和小動物們狂歡吧。

刺激到讓你尖叫。蜀南文旅 供圖
刺激到讓你尖叫。蜀南文旅 供圖

  第六天前往興文石海。興文石海是四川首家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省研學旅行實踐基地(地學類)——興文石海,位于宜賓市興文縣石海鎮(zhèn),景區(qū)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神秘獨特的古僰(bo)人歷史文化和保留蚩尤遺風的原生態(tài)苗族風情,共同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人文畫卷。

  五億年前的地質變遷孕育了興文石!笆澜缂壱(guī)模地表石海、地球特大天坑(天賜寶盆)”、和“中國空間規(guī)模最大溶洞”三大喀斯地質奇觀于一體,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喀斯特地貌博物館、教科書式地質景觀”和“興文式”喀斯特地貌王國。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評選專家稱其“三絕景觀可以令天下所有的石頭俯首稱臣,它和云南石林一起扛起了喀斯特地貌的榮耀”。

  地表石海東西延綿10余公里,南北約4公里,漫步地表石海,異峰競秀,怪石爭奇。臥虎嶺、石海涌浪、夫妻峰,千態(tài)萬狀,望之奇絕,南面皚皚石峰、山峰兀立、宛若座座城堡;東面嶙剛怪石、重疊起伏、姿態(tài)萬千;眺望西北,石牙高峻、時疏時密、森然成林。被世界地學家和探險家譽為:最具科考、探險價值的絕佳洞穴。

  探秘古僰文化。每年十一國慶黃金周期間,景區(qū)將在僰寨廣場隆重舉辦“僰人賽神節(jié)”祭祀活動,再現(xiàn)古僰人民賽神祭祀的神秘、古樸、粗獷、狂熱的盛大場面。

  第七天打卡僰王山。僰王山是興文地質公園的四大園區(qū)之一,位于興文縣西部,距離縣城20公里,分為道洞、飛霧谷、壽山湖、黑帽山四大片區(qū),面積18.2平方公里的景區(qū),有景點約七十處,以“山峰、竹海、懸崖、瀑布、湖泊、溶洞”等景觀聞名,被譽為“風景的集大成地”、“夢幻山水”、“避暑勝地”。下午返程,結束國慶7天旅程。(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