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四川日報

保護廊橋 四川未來三年這樣做
2023年11月15日 09:22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成都安順廊橋(資料圖片)。 記者 向宇 攝
成都安順廊橋(資料圖片)。 記者 向宇 攝

  近日,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聯(lián)合印發(fā)《四川省廊橋保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共同推動廊橋保護研究利用工作,保護鄉(xiāng)土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和城市發(fā)展。

  廊橋,一般指設有廊屋的歷史橋梁,是我國橋梁的重要類型。它結構獨特、造型優(yōu)美,與山、水、田園景觀和古村鎮(zhèn)、街道有機融合,承載著當?shù)厣鐣墓采睢⑽幕瘋鹘y(tǒng)和縷縷鄉(xiāng)愁,是山水田園人居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住鄉(xiāng)愁、傳承歷史文脈的實物載體,也是建設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的重要支點。四川廊橋資源豐富、價值突出。據(jù)初步調查,四川現(xiàn)有廊橋78座,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

  《四川省廊橋保護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加強全省廊橋保護利用的具體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

  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完成全省廊橋專項調查,摸清廊橋保護利用狀況,消除廊橋文物重大險情。廊橋文物保護體系基本健全,廊橋保存狀況和周邊環(huán)境明顯改善,重點廊橋安防消防設施實現(xiàn)全覆蓋,廊橋保護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廊橋保護利用工作有效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

  圍繞總體目標,實施方案提出七大主要任務——

  開展廊橋專項調查。了解四川廊橋保存現(xiàn)狀,推動各級人民政府加大廊橋文物、歷史建筑保護力度。

  加強廊橋闡釋研究。支持與廊橋相關的鄉(xiāng)土社會、傳統(tǒng)習俗、文化線路、防災減災、極端天氣應對等綜合研究,關注建筑學、社會學、歷史地理學、方志學等相關領域研究,推出四川廊橋研究成果。

  深入推進廊橋保護。結合專項調查完成第一輪廊橋風險評估,及時將廊橋核定公布為相應級別文物保護單位,提升文物保護層級。統(tǒng)籌實施廊橋保護項目,全面消除廊橋重大險情。

  強化周邊環(huán)境保護。重點編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上廊橋文物保護規(guī)劃。將廊橋保護納入國土空間規(guī)劃和不可移動文物空間利用專項規(guī)劃,統(tǒng)籌考慮廊橋周邊城鄉(xiāng)環(huán)境和山水格局的保護。

  提升展示利用水平。堅持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廊橋活起來,推動廊橋保護利用有效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

  筑牢安全防控體系。提升安全防護設施配置水平,逐步實現(xiàn)全覆蓋。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對廊橋營造及相關傳統(tǒng)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予以重點支持。推進文物修復師職業(yè)技能等級評價體系建設,鼓勵廊橋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參與保護修繕和研究,結合廊橋保護項目培養(yǎng)古建筑、壁畫、彩畫等方面專業(yè)技術人才。

  實施方案還在實施保障方面強化了責任落實和經費投入以及宣傳引導等工作。(記者 吳曉鈴)

  (來源:四川日報)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