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疏通地下“毛細血管” 營山打響治污決戰(zhàn)
2021年07月20日 17:0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0日電 (楊漢國 鄧斐)2021年以來,根據(jù)營山縣委、縣政府安排,住建部門聘請專業(yè)檢測公司,對老城區(qū)生活污水排放問題進行拉網式、全覆蓋排查,啟動了縣城雨污分流治理項目。目前,營山共有255個改造點位,約3.5萬人次參與建設,是營山近幾年來在短時間內投入最大、點位最多、戰(zhàn)線最長的一個重大改造項目。

雨污管網改造現(xiàn)場。楊漢國 攝
雨污管網改造現(xiàn)場。楊漢國 攝

  “這是營山‘美麗家園建設行動’的一個重要舉措,在改造雨污管網的同時,對城市供水管網、燃氣管網同步進行隱患排查和整治,消除安全隱患!睜I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鄭勝偉表示。

  從源頭入手 實施雨污管網改造

  近日,營山縣永安大道雨污管網改造施工現(xiàn)場的道路一側正在打圍施工!坝腊泊蟮烙晡酃芫W改造工程于6月下旬正式啟動,經過工人們掛圖作戰(zhàn),目前,主管網已鋪設完畢,正在進行路面恢復作業(yè)!笔┕し截撠熑私榻B說。

  “改造內容分為市政公共雨污分流和小區(qū)雨污分流兩類!睜I山縣住建局總工程師唐健介紹,由于老城區(qū)小區(qū)內雨污混流現(xiàn)象比較突出,這次改造將從源頭著手,即從居民小區(qū)內的排水著手實行雨污分流,雨水進入雨水管網直排入河,而污水則通過排污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達標后排放。為提升污水收集能力,新規(guī)劃建設污水干管13公里、污水管網26公里,分3個片區(qū)收集污水至3個污水處理廠。

  近日,在位于朗池街道云鳳山社區(qū)的幸福家園B區(qū),工人們正分散在施工點位上,進行地下排污管網包管和樓棟排雨管網安裝。

  “我們小區(qū)是安置還房小區(qū),有700多名常住居民。一遇暴雨天氣,因排水不暢引起的內澇時有發(fā)生!毙^(qū)居民何福元老人認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沿河掛管 確保污水應收盡收

  “過去一到夏天,室外臭氣熏天,室內蚊蟲亂飛!闭勂鹪浀木幼…h(huán)境,居住在南門河一側的中景園小區(qū)的居民便打開了話匣子。而如今沿河鋪設了截污干管,污水不再直排入河,河里的水質明顯改善。

南門河一側園景小區(qū)。
南門河一側園景小區(qū)。

  南門河與北門河同為營山縣城的“母親河”。南門河流經老城區(qū),沿河建筑密集、河道狹窄,治污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一是沿河大部分區(qū)域沒有進行雨污分流,導致污水直排入河;二是河道狹窄、施工條件受限,截污管網鋪設難度大!碧平≌f,經多方論證,該局在實施小區(qū)雨污分流的同時,在沿河區(qū)域采取掛管的施工措施,鋪設截污干管,將沿河小區(qū)的排污管網統(tǒng)一接入排污干管,這樣一來,既杜絕了污水直排,同時也減輕了雨污混流造成的污水處理壓力。

  “好些地段的截污干管都是靠工人師傅人力搬運,用于固定干管的水泥河沙也是工人們一包一包扛進去的。”市民陳大爺目睹了工程施工的全過程,直稱“太不容易了”。

  該項目施工方負責人黃敏介紹,截至7月6日,南門河掛管工程2.8公里管道鋪設已全部完成,正在做檢查井,總進度達90%。

  新建調峰池 提升污水處理能力

  7月19日,在東升鎮(zhèn)境內的觀音橋污水調峰池項目建設工地上,3臺塔吊正將成捆的鋼筋、模板吊裝到指定位置,近百名工人在作業(yè)面上扎鋼筋、支模板,干得熱火朝天。項目建設方負責人黃堯介紹,該調峰池項目占地面積3233平方米,池高6.2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有效容積為1.5萬立方米。

  “目前,營山縣城共有8個污水處理廠(站),日處理能力6.78萬噸。建污水調峰池的目的,就是在保證現(xiàn)有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對高峰期污水進行水質、水量調節(jié),通過后端的預處理和生化單元,削減每天污水量的峰值,分攤污水處理廠的負擔,保證高峰期污水的達標排放。”營山縣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局長段斌說道。

  據(jù)了解,截至目前,觀音橋污水調峰池項目墻柱板已完成混凝土澆筑,完成180米進水管鋪裝和6臺潛污泵安裝,正在進行土方回填及綠化堆坡造型。(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