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1日電 (記者 楊勇)近日,在涼山州喜德縣的什邡市對口幫扶喜德縣前方指揮部會議室里,不時傳出激烈的爭論聲,指揮部綜合黨委在召開2021年對口幫扶項目實施論證研討會。
幫扶隊員李小蕓詳細介紹了她負責的“冕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信息化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在項目組負責人、發(fā)改、財政、審計等同志相繼提問發(fā)言后,什邡市委常委、副市長、指揮部指揮長吳本忠說:“信息化建設是基層衛(wèi)生院提檔升級的重要內容,可以在前期建設基礎上增加幫扶資金投入,高質量、高起點發(fā)揮援建作用;燈光裝飾、路牌門牌等投入要減少,我們不做門面功夫,有限的幫扶資金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項目倒逼,奏響對口幫扶進行曲
這段時間,幫扶隊員周亮的臉上很少看見剛到喜德縣時的笑容,他所負責的項目遲遲難有進展,今年只有34歲的年齡,但頭發(fā)已經開始日漸稀疏。
周亮負責的項目是兩河口鎮(zhèn)瓦爾西總村高山中藥材種植基地晾曬場地的建設。為了利用當地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什邡市對口扶貧前線指揮部和喜德縣政府共同引進了中藥材種植扶貧產業(yè)項目。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進程中,什邡市幫扶喜德縣前方指揮部把基地建設作為今年產業(yè)幫扶的一個重要項目。作為項目負責人,從今年8月開始,周亮已經記不清楚來到這里多少次了。
讓周亮焦頭爛額的不僅是項目實施遇到難題,還有每周五下午指揮部召開的項目推進會。說是項目推進會,其實是倒逼項目、倒排工期的“報賬會”。
按照上級安排,什邡市對口幫扶喜德縣前方指揮部35名隊員于今年5月19日來到喜德縣,完成與第二批援彝干部人才隊伍交接,開始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征程。經過前期調研與論證,于9月底前完成了《什邡市對口幫扶喜德縣五年總體工作規(guī)劃》,并確定了今年實施的21個幫扶項目。短短幾個月時間,35個人要完成21個項目,其中的壓力和困難可想而知!拔覀儊淼竭@里,肩負著家鄉(xiāng)人民的重托,就是要自我挑戰(zhàn),自我加壓,越是難啃的骨頭,我們越是要把它啃下來!眳潜局疫@樣鼓勵全體隊員。
最近的一次項目推進會在幾天以前,已經是召開的第九次項目推進會了。和周亮一樣焦頭爛額的還有隊員陳科,用他自己的話說:“每到周五,腦袋頂上都要出汗!标惪剖鞘糙腥嗣穹ㄔ旱囊幻ň,掛職在該縣政法委辦公室,因為工作的關系,他今年申報了社區(qū)戒毒所“綠色家園”建設項目。對于以前從事法警工作的他來說,做項目完全是一片空白。但是每次“出汗”對他來說又是另一種鍛煉和提高,在項目組同志的幫助下,他對項目的實施已經了然于胸,就在最近的一次項目推進會之后,“綠色家園”水池建設已經全面開工,月底就能如期完成。
厚積薄發(fā),干出對口幫扶加速度
對于第三批援彝干部人才隊伍來說,今年出征時間緊,剩余時間短,承擔任務重,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皫头雎飞蠜]有怨言,困難面前沒有阻力,壓力面前沒有退卻。”這是吳本忠常說的一句話。
因為來到喜德縣時間很緊,什邡前方指揮部前期把主要精力發(fā)在深入調研與謀劃布局,以確保五年幫扶規(guī)劃和今年實施項目的科學性與精準性。在每一次的項目推進會上,吳本忠都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我們刀已經磨好了,剩下的就是加速度去砍柴了。”
11月7日一大早,隊員唐振威和曾代根來到冕山鎮(zhèn)伍合村油橄欖產業(yè)園,他們所負責的項目今天要澆筑混凝土,因為降溫了,對于這一道關鍵的基礎工序不敢有絲毫怠慢。唐振威、曾代根所負責的也是今年產業(yè)幫扶的重點項目之一,由什邡市對口幫扶喜德縣前方指揮部出資興建喜德縣油橄欖產業(yè)園研發(fā)中心。該產業(yè)園現擁有1400畝標準化油橄欖種植區(qū),年產80噸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初步形成從種植到養(yǎng)殖到育苗的循環(huán)產業(yè)鏈,產業(yè)研發(fā)中心的建設,既滿足產品自主檢驗能力,又能進行新產品研發(fā),為產業(yè)園與高等院校開展創(chuàng)新科技合作提供基礎設施保障。眼看已經立冬了,按照12月中旬項目竣工倒排,唐振威信心十足,“為了加班加點完成進度,就差搬到這里住下了!
“黃良旭,項目資金這兩天撥付了多少?撥付進度如何?”指揮長隔三差五的詢問讓負責財務管理的隊員黃良旭頗為緊張,既要保障項目資金按時劃撥,又要審核資金正常使用,他近期的工作量和緊迫感與日俱增。
與黃良旭不同的是,隊員李俊嫦這幾天稍稍松了一口氣。她牽頭負責的“什邡市對口幫扶喜德縣2021年度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幫扶項目”于10月31日順利完成。李俊嫦掛職喜德縣農業(yè)農村局,和她在什邡的工作正好對口,為提升喜德縣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能力,培育一批鄉(xiāng)村振興帶頭人,前方指揮部組織喜德縣部分種養(yǎng)大戶、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等共計30人到什邡市參加培訓。這也是今年提前完成的第一批幫扶項目之一。什邡市對口幫扶喜德縣2021年實施項目正在加速度向前推進。
以人為本,留下帶不走幫扶成果
“喜德所需,什邡所能”,這是幫扶工作中吳本忠始終堅持的理念。
按照安排,什邡今年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658萬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yè)培育、教育互動幫扶、醫(yī)療衛(wèi)生提升、智力人才援助等5大類21個項目。可以看出,除了產業(yè)扶持和基礎設施,教育醫(yī)療以及智力人才幫扶占總投入的37.84%,正好應正了吳本忠說的那句話,什邡的幫扶要著眼于長遠和實效,培養(yǎng)一批產業(yè)致富帶頭人和多崗位技術能手,才能真正為喜德今后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所有的幫扶項目最終要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這是什邡對口幫扶工作一直堅守的根本。
且拖鄉(xiāng)地處山區(qū),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全鄉(xiāng)到目前還沒有安裝路燈,給村民夜間出行造成極大不便。掛職喜德縣鄉(xiāng)村振興局的幫扶隊員李勇獲知情況后,與當地政府進行協(xié)商,由什邡市前方指揮部出資在且拖鄉(xiāng)政府周邊沿線主要路段安裝40盞路燈。
安裝路燈照亮了村民夜間出行的道路,但李勇心里的那盞燈卻始終亮不起來。他是什邡對口幫扶喜德縣脫貧攻堅第二批援建隊員,2020年10月,剛剛結婚10多天便離開妻子來到喜德縣。如今又加入第三批幫扶隊伍,還有兩個月就是妻子的預產期。每天晚上,他都要和遠在什邡的妻子通過視頻述說自己在喜德的歡心故事。
只要喜德的老百姓得到實惠,全體幫扶隊員的心里便多了幾分安慰。特別是產業(yè)幫扶項目實施中,吳本忠作出硬性要求,在和項目受益方簽訂投資合同時,必須加上業(yè)主在獲得經濟效益后如何實現社會效益,鼓勵業(yè)主拿出部分收益反哺村集體,通過教育支助、利潤分紅、村民務工、投入公益等多種形式,讓當地老百姓感受到對口幫扶的實在好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