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成都市文化館:傳承中國民族音樂 用音樂賦能城市生活
2022年11月19日 09:5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堯欣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9日電 由成都市文化館主辦的“錦秀群文”天府民族音樂交流展演活動日前在成都舉行。

  據了解,此次活動旨在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精神,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fā)展,切實保障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以不斷提升民眾可及性、獲得感、滿意度為宗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族音樂。

活動現場。(成都市文化館 供圖)
活動現場。(成都市文化館 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展演活動現場的隊伍,是由專業(yè)藝術類高校、成都市文化館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業(yè)務骨干、各區(qū)(市)縣文化館等成都市群眾性優(yōu)秀民族音樂人才組成的表演團隊。

活動現場。(成都市文化館 供圖)
活動現場。(成都市文化館 供圖)

  現場,小合唱《羌紅謠》《咚百讓》拉開了“錦秀群文”天府民族音樂交流展演活動的序幕。來自西南民族大學學生合唱團的同學們,以少數民族多聲部無伴奏合唱,充分發(fā)揮人聲不同聲部、聲區(qū)、音色的表現力,展現民族藝術的和諧之美。

  各個區(qū)文化館也為當日的展演帶來精彩節(jié)目,氣勢宏偉、兼具仙意與浪漫的蜀派古琴《流水》,質樸深情、熱烈歡快的嗩吶獨奏《黃土琴》,展現民族藝術和諧之美的小合唱《羌紅謠》,以及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的揚琴獨奏曲《黃河》等節(jié)目,引來現場陣陣掌聲。

活動現場。(成都市文化館 供圖)
活動現場。(成都市文化館 供圖)

  據了解,成都市文化館以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走近藝術”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為依托,2018年起至今,線上線下累計開展民族聲樂、民族器樂普及課近2.6萬場次,服務人群近60萬人次;以招募培育館辦團隊為抓手,全面提升文化館音樂專業(yè)人才關于民族音樂的素質和能力。成都市文化館還將持續(xù)推動中國民族音樂的深入普及和推廣,力爭在全國形成特色鮮明、亮點突出、成效明顯的全民藝術普及引領示范,共同豐富成都作為國際音樂之都的文化脈絡。(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