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wǎng)四川

四川29個水文基礎能力提升 項目100%開工
2022年12月07日 11:17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12月7日電 (記者 何浠)“新安裝了視頻測流設備,只要有網(wǎng)絡,隨時隨地都能監(jiān)測到河道的水文情況!苯,當談到升級改造后水文監(jiān)測設備的使用情況,江口水文站工作人員十分滿意。

眉山水文中心集中采購先進設備。
眉山水文中心集中采購先進設備。

  今年5月,總投資783萬元的“眉山水文中心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正式開工,其中的一項建設內容,就是對江口水文站的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建。

  作為四川省首個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9月底,“眉山水文中心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便實現(xiàn)成功驗收。施工快、外觀美、效果佳,為全省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開了個好頭。

 整修一新的樂山水文中心蘇稽水文站。
整修一新的樂山水文中心蘇稽水文站。

  坐在控制室里,樂山水文中心夾江測報中心工作人員操作鼠標,輕松遙控雷達波測流系統(tǒng)小車跨越寬闊的青衣江江面,電腦上實時顯示著流量和平均水深等數(shù)據(jù)。

  “這些水文數(shù)據(jù)的實時收集,得益于先進技術手段和裝備的運用,可以為防汛減災提供決策支撐。”四川省水文中心水文建設處處長李道彬介紹,水文作為水利工作基礎中的基礎,過去四川水文系統(tǒng)先進技術手段和裝備推廣不夠,監(jiān)測自動化程度偏低,嚴重制約著水文事業(yè)發(fā)展。

  為破解上述短板,今年,一項旨在進一步筑牢水旱災害防御底線的“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在四川省水文系統(tǒng)正式實施。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新建和升級一批水文監(jiān)測站網(wǎng),全面加強在水文監(jiān)測與洪水預報方面的先進技術、設備應用。

  根據(jù)《四川水文2022—2023年基礎能力提升建設方案》,四川省將建設706處水文、水位、雨量站點,開展5個水文分中心巡測基地建設,3處水質監(jiān)測中心,對60處縣級測報中心配置急需的無人機、遙測船等水文應急測報裝備及基礎設施進行建設....。。

  “通過水文基礎能力提升,要實現(xiàn)水文信息采集全覆蓋立體化、水文監(jiān)測全要素全量程自動化、水文信息服務智能化以及水文管理精細化!彼拇ㄊ∷闹行南嚓P負責人表示,通過建設覆蓋全面、精準高效、智能先進的高質量現(xiàn)代化水文站網(wǎng),充分應用遙感、遙測、視頻解析等技術,推進水文信息采集的多元互補,實現(xiàn)有監(jiān)測需求的江河湖庫全覆蓋,建成“空天地”一體的立體水文監(jiān)測體系。

  每隔半個月,在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下稱四川省水文中心)官網(wǎng)的“能力提升項目專題”內,都會更新一份工作簡報。

  “這是四川省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建設的工作簡報,內容主要為工作資訊、項目進展等信息!彼拇ㄊ∷闹行南嚓P負責人表示,每月的月底和月中,經(jīng)常會有地區(qū)水文中心在催問簡報掛網(wǎng)時間。是什么原因,讓這份工作簡報如此受關注?

  原來,在這份簡報中,“省級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進展”一項又被分解為招標進展、開工情況、資金支付等細項,而每個細項后面都附有一份“黑白榜”。其中,水文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各項進展正;蝽樌氖兄萦眉t色字體標注,而進度滯后甚至遲緩的市州則會被用黑色字體進行標注。

  “紅色代表肯定和激勵,黑色代表提醒和點名!鄙鲜鲐撠熑吮硎,通過把工作推進順利以及進度滯后的市州進行公開,就是鼓勵大家向“先進”方對標學習,同時提醒“落后”方及時跟進,“紅紅臉、出出汗”也是必須的。

  四川省水文中心不僅把“紅黑榜”上網(wǎng)公示,同時還在省中心辦公大樓設置實體“紅黑榜”,及時更新各地項目建設動態(tài),一方面讓省上了解各地工作進度,一方面也是對各地工作的一種督促與激勵。

  通過多種舉措強力推進,目前四川水文基礎能力項目建設整體進展順利。據(jù)四川省水文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1月底,60個標段招標完成率98.3%,29個項目開工率100%。(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