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旌陽:打造“一站式”糾紛化解平臺 為民解憂更高效
2025年10月22日 14:51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2日電  10月21日,德陽市旌陽區(qū)委政法委應邀赴深圳市分享交流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經驗。旌陽區(qū)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春林以“搭建平臺、整合力量、暢通流程,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為題,系統(tǒng)介紹旌陽區(qū)在綜治中心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此次授課不僅使“旌陽經驗”走出四川,也為推動兩地政法工作互學互鑒、共促共進奠定堅實基礎。

  2023年以來,旌陽區(qū)以“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和“協(xié)調聯(lián)動、融合共治、實體運行”為理念,整合資源、健全體系、強化科技,推動“多中心”向“一中心多平臺”轉型,聚力打造“一站式”糾紛化解平臺,并于2023年8月實現(xiàn)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三級綜治中心集群,切實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綜合受理區(qū)。 旌陽區(qū)委政法委供圖

  只進“一扇門” 多部門聯(lián)動高效化解消費糾紛

  2025年2月,張女士為其子女與某體育文化公司簽訂籃球培訓協(xié)議,預付學費8000余元。不料不到四個月,該公司在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停業(yè)注銷,并將學員剩余課時打包轉至第三方機構,還以“政府收回場地”為由,要求學員遷至距原場地四公里外的新址繼續(xù)訓練。張女士因交通和時間成本大幅增加,拒絕繼續(xù)履約,要求退款卻遭公司拉黑,負責人也始終推諉回避。無奈之下,張女士了解到旌陽區(qū)綜治中心可為群眾解決糾紛難題,于是前來求助。

  在先后聽取專業(yè)律師和法院工作人員的建議后,張女士的案件被轉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調解人員迅速理清案情、明確責任主體、鎖定還款義務人。經多輪協(xié)商,僅用三天時間,這起困擾張女士長達六個月的消費糾紛終于塵埃落定,雙方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調解協(xié)議,公司全額退還培訓費用。張女士緊緊握著綜治中心調解員的手,高興地說道:“多虧了你們,真是幫了我大忙!

  “過去,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常常不清楚該找哪個部門,即便知道也要在不同部門之間來回跑,耗時耗力。”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如今,我們整合了20個機構集中辦公。像張女士這種情況,只需來中心一次,就相當于跑了三四個部門,全程有專業(yè)人員指引,一天內即可完成所有程序手續(xù),進入調解流程,這在此前是難以想象的!

  據了解,綜治中心采取“整體入駐、常駐、輪駐、隨駐”模式,整合20個機構整體入駐,進駐調解組織24個、調解力量181人、社會組織12個,設置11個功能區(qū)、32個窗口,集成綜合受理、矛盾調解、法律服務、心理服務、指揮調度等16項功能,推動群眾解決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

  五年追討 法治化路徑破解債務困局

  “沒想到能這么順利拿回我的錢。”調解室外,王先生情緒激動,緊握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

  2020年,王先生經人介紹,為郭某承包的某高鐵站廣告項目提供勞務。工程結束后結算,郭某僅支付了4000元酬勞,余款一直未付。五年來,王先生多次催討無果。2025年6月,心力交瘁的他來到旌陽區(qū)綜治中心求助。工作人員受理后,迅速將案件流轉至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咨詢研判。根據“調解優(yōu)先”原則,案件最終交由區(qū)調解協(xié)會牽頭處理。調解員現(xiàn)場梳理法律關系和事實,郭某也認識到欠薪行為的法律后果,雙方就還款事宜達成一致。為避免“空頭支票”和重復追償風險,雙方在區(qū)法院法官指導下申請完成司法確認。至此,這起持續(xù)五年的債務糾紛,通過法治化手段得以高效、圓滿化解。

  “很多矛盾糾紛因部門之間‘各管一段、各自為政’,單靠某一部門往往難以快速有效解決。走司法訴訟途徑不僅耗時,也容易造成訴累,難以兼顧社會效果!膘宏枀^(qū)法院工作人員表示,現(xiàn)在由區(qū)綜治中心牽頭,各部門按照“調解優(yōu)先、分層遞進、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機制各司其職,依托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法治化路徑,大幅提升了糾紛解決的效率與質量。

  自2024年至今,該中心累計接待群眾8萬余人次,受理各類案(事)件5萬余件、矛盾糾紛2萬余起,所有訴求均實現(xiàn)“中心內辦理”,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相關做法先后入選“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治理創(chuàng)新案例”“中國地方政府營商環(huán)境優(yōu)秀案例”及“全國社會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典型案例”,成功將機制優(yōu)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效能。

  通過三級綜治中心一體化建設,旌陽區(qū)已構建起“153”社會治理體系,健全“1+13+N”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機制,完善“1+1+4+N”網格治理模式和“4+1+N”社會風險研控機制,全力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綜治有機體,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lián)動、系統(tǒng)集成、高效協(xié)同的治理新格局,為推進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旌陽經驗”。(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