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kjws > 四川新聞網(wǎng)

幼小如何科學銜接?來聽專家為家庭教育劃重點
2021年07月07日 09:39 來源:四川新聞網(wǎng)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新聞網(wǎng)成都7月6日訊(記者 李丹 攝影報道)暑假已經(jīng)到來,不少孩子即將開啟最長兩個月的假期。然而,不少家長又要開始“頭痛”了,如何和孩子相處,真是一門藝術。

  作為家長,你會不會時常有這樣的疑惑,為什么給孩子講過很多次道理,他依然要犯錯?為什么孩子總愛對我們?nèi)鲋e?為什么孩子總不聽話?

  你有沒有這樣的糾結,孩子的幼小銜接班到底應不應該上?玩耍和學習,到底應該如何平衡?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應該有哪些不同的家庭教養(yǎng)重點?

  別急,今天,記者邀請到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長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全國網(wǎng)上家長學校特邀專家、成都市青羊區(qū)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科研室主任專家李萍副教授來給家長們上一課,拿好小本本,記下重點哦。

家庭教育專家李萍

  講過很多次,孩子依然犯錯?

  家長應該思考:這是不是無效溝通

  “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出生就有的。”李萍首先對家庭教育進行了解釋,“什么是家庭教育?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及其他監(jiān)護人對孩子施以的、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為目的的引導和影響!

  日常找李萍溝通的家長很多,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捌渲,有幾個問題是比較普遍的!崩钇冀榻B,不少家長都跟自己“訴苦”,為什么給孩子講過很多遍道理,但孩子還是會依然犯錯呢,“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溝通是無效的呀,你是不是只用了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

  那應該怎么跟孩子好好說話呢?李萍說,首先要說事實,有事說事,針對事情,而不是針對孩子。其次,說自己,有問題了,別只說孩子,也要說家長自己,反思自己該改進的地方。再有,說問題,不是指責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意識到該怎么做。比如,孩子玩手機不停,就應該跟孩子溝通,我們是不是約定好了,不能超過多少分鐘,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多少分鐘了,是不是應該放下手機了,而不是硬性地搶過來。

  李萍強調(diào),很多時候,家長表達的內(nèi)容都是對的,只是方式不對,“而表達方式的不對,還可能導致親子關系的惡化。家長應該考慮表達方式、說話環(huán)境,甚至對表達后的效果要有一個預判,去研究怎么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會說!

  而針對孩子撒謊的問題,李萍解釋,家長也要辨別孩子是惡意撒謊,還是無意撒謊,“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對于‘是非對錯’有時不是太有概念。他撒謊,是以為通過這個方式可以達到自己的什么目標。所以,當孩子撒謊后,家長也不能一味地指責,而應該跟孩子好好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并告訴孩子達到這個目標的正確做法、正確方式是什么!

  幼小銜接到底有必要嗎?

  重心應該培養(yǎng)對學校的向往、對知識的渴望和規(guī)則意識

  現(xiàn)在“雞娃”的家長太多,家長們都陷入了深深的焦慮,“有說要給孩子健康快樂的童年,有說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不斷努力學,要是我們家孩子都在玩,以后可怎么辦?”

  像這樣焦慮的家長,李萍見過太多了,“每個年齡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教養(yǎng)重點,比如在學齡前,太多家長都把幼小銜接窄化為單純的知識上的銜接,比如學拼音,學加減法,這應該是錯誤的!崩钇颊f,學齡前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應該按照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那重點是什么?李萍解釋,幼小銜接應該是科學的銜接,這個階段的重心應該是培養(yǎng)孩子對學校的向往、對知識的渴望,“讓孩子覺得‘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這是一件多么光榮的事情,有一種自豪感!议L可以通過儀式、溝通等讓孩子充滿對學校、對知識的期待!

  “比如,孩子問媽媽,我為什么要上學?家長可以不急于回答孩子,而是告訴孩子,你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等你上學后學校、老師、書本上都會講到,你會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媽媽現(xiàn)在為什么不告訴你答案呢,是因為,很多問題都需要我們自己去找答案。”李萍說,應該啟發(fā)、激勵、引導孩子,而不是簡單直接說出結果,要重視孩子的感受,“引導會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此外,李萍認為,學齡前還有一個培養(yǎng)重心,那就是規(guī)則意識,“孩子要從幼兒園玩耍加游戲的模式過渡到系統(tǒng)知識性的學習階段,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比如乘坐地鐵公交、到外玩耍、公共場合等各種場景。其實,幼兒園已經(jīng)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學校(幼兒園)一起配合,家校(園)協(xié)同共育!

  “家庭教育,應該是蘊含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袄钇继貏e提到,針對家庭教育,家長不應該等到問題出現(xiàn)才來解決才來學習,應該提前把該做好的事情做好,“提前學習、一起學習,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伴隨孩子成長的整個階段。”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