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6日電 (陳陶江)近日,成都市五醫(yī)院色達幫扶團隊成功救治一名卒中患者。
8月中旬的一個晚上,患者拉姆(化名)因為“口角歪斜,右側肢體活動不靈0.5小時”來色達縣人民醫(yī)院急診。患者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急診科主任張秀貴及護士長扎西志瑪立即啟動卒中流程,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陳淘江及胡晶晶主治醫(yī)師的協(xié)助下,立即對拉姆進行溶栓治療。
溶栓結束后,患者口角歪斜明顯好轉,左側肢體活動明顯改善,言語也逐步清晰了。第二天,再次復查頭部CT未見明顯異常,拉姆左側肢體肌力從3級恢復到正常的5級,說話也清晰流利了,經過精心照護和床旁康復訓練,順利康復出院。
據介紹,對于腦卒中,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風”,最有效的治療是在超早期進行靜脈溶栓(4.5小時以內)。而對于大血管閉塞,則需要在靜脈溶栓的基礎上進行橋接動脈取栓治療(24小時以內)。然而,根據我國目前的統(tǒng)計數據,腦梗死的患者真正能在時間窗內到達醫(yī)院就診的不足10%。因此,早期識別腦卒中,盡早就醫(yī),成為是否能得到有效治療的關鍵所在。
色達縣地處高原,無法完成介入取栓,所以盡早識別并啟動溶栓機制十分重要。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對口支援“傳幫帶”及“組團式”幫扶人員的協(xié)助下,色達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聯(lián)合內科建立了卒中中心,并熟練掌握標準化的卒中流程,此次溶栓的順利開展,標志卒中救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