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2日電(吳平華 張鳳莉 姚陽)11日,在資陽市樂至縣金順鎮(zhèn)水竹村的甜糯玉米種植基地旁,一場別開生面的助農直播火熱開播。

現場,三臺手機支架架起“云端”舞臺,主播唐棋英和駐村第一書記申成剛面對鏡頭熱情推介,顆粒飽滿的玉米棒在陽光下更顯誘人。這是樂至縣金順鎮(zhèn)水竹村股份經濟合作聯(lián)合社推出的“田間直播間”,讓甜糯玉米搭上電商快車,從地頭直達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甜糯玉米是我們村集體經濟今年的重頭戲,50畝地預計能帶來10萬元左右的產值!彼翊羼v村第一書記申成剛站在玉米地旁介紹。地頭連著市場,集體經濟的土地賬本清晰有力:經過土地流轉與整治,目前村集體共有200余畝土地,不僅種下這50畝甜糯玉米,還布局了鳳凰李、空心菜和水稻,全年預計可為村集體創(chuàng)收25萬元。這些飽含汗水的果實正通過多元渠道走向千家萬戶:資陽市人社局、雁江區(qū)人民醫(yī)院等機關單位定向采購;村社干部在場鎮(zhèn)零售已入賬8000元;而“抖音”直播間則成了最鮮活的前沿陣地。
主播唐棋英以嫻熟的直播語言售賣甜糯玉米!岸潭虄尚r,我們就幫水竹村賣出了200多單!”唐棋英話語中帶著興奮。玉米地變身直播間,大樹撐起遮陽棚,手機成了新農具——這充滿泥土氣息的現場感,正是流量轉化為銷量的秘訣。
豐收的賬本背后,是村民增收的踏實圖景。長期在村集體經濟務工的40余名村民,去年共領取工資約18萬元。12社村民鄧學友對此深有感觸:“之前在成都打工,如今回村在集體經濟打零工,既能照顧家里,一年還能多掙幾千塊錢!边@份“家門口”的就業(yè),讓生計與親情不再相隔。
甜糯玉米的采收將在6月20日前完成,大豆即將接力播種,而水竹村的振興腳步走得更遠。申成剛說:“我們將推動經營由‘重資產’向‘輕資產’轉變,探索‘企業(yè)+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分紅等方式讓村民共享發(fā)展成果。‘以購代扶’‘直播助農’等創(chuàng)新模式將持續(xù)為農產品打通銷路,筑牢增收根基!
從田壟到云端,從線下吆喝到線上熱賣,水竹村的這場"玉米革命"正書寫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新篇章。當甜糯的清香透過屏幕飄向千家萬戶,傳統(tǒng)農業(yè)與數字經濟的碰撞在這片沃土上迸發(fā)出耀眼的火花。手機變身"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流量化為"新農資"。在這條越拓越寬的振興之路上,豐收的喜悅正沿著網線流淌,讓城市的餐桌與鄉(xiāng)村的田野緊密相連,共同繪就一幅充滿希望的現代農業(yè)圖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