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四川日報

閱讀空間拔節(jié)生長 目前四川共有209個公共圖書館居全國第一
2023年11月16日 09:13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開欄語

  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推進以及書香社會的建設,全省各市州圖書館、書店、閱讀空間等在優(yōu)化服務上做文章,不斷拉近書籍與市民的距離。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等公共閱讀空間,打卡書香場所已成為川人的生活新潮流,“閱讀熱”也成為我省以文化人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何以書香”專欄,在閱好書、享生活里見證人與書的“雙向奔赴”,與社會各界共同耕耘涵養(yǎng)大眾閱讀之土壤,共建書香社會。敬請垂注。

  11月15日一大早,位于成都高新區(qū)盛源街的成都高新區(qū)圖書館新館門口排起長龍。9點整,圖書館正式開放,不到一個小時,各個樓層便接近滿座。自今年6月30日成都高新區(qū)圖書館新館正式開館以來,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今年迎來收官的四川省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情況顯示,目前我省共有209個公共圖書館,居全國第一,館舍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普通文獻館藏總量近5000萬冊(件)。閱讀空間拔節(jié)生長,閱讀活動豐富多樣,人與書的“雙向奔赴”不斷上演。

  圖書館“火”起來 讓生活更有“文化味”

  上午9點過,22歲的高元祥剛在成都高新區(qū)圖書館新館閱覽席位上坐定,便打開一份書單開始查閱館藏。高元祥正在備戰(zhàn)研究生考試,“藏書多,還有不少英文原版圖書?照{、插座、網絡和飲用水……這些小細節(jié)也很貼心!

  成都高新區(qū)圖書館讀者服務部主管趙偲提供的數據顯示,新館開館4個半月,已接待讀者75萬余人次,日均進館5500人次;其中,周末日均進館7000人次,暑假期間連續(xù)5個周末日均進館人次破萬。

  在四川,備受追捧的圖書館還有不少。2015年底,四川省圖書館現館舍開館,目前已運行服務近8年,年均接待讀者190余萬人次,日均最高達到1.5萬人次!爸缓迷陂営[室等空間增加座席數,將部分藏書空間讓給讀者!彼拇ㄊD書館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隨著四川公共文化事業(yè)不斷推進,我省一大批圖書館新館投入使用:1.62萬平方米的綿竹市圖書館,3500余平方米的得榮縣圖書館,3558平方米的康定市圖書館;會理市圖書館擴大至5400余平方米,美姑縣圖書館擴大至2400平方米……規(guī)模、設施提檔升級,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感受閱讀魅力。

  “圖書館熱”早已不再是大城市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市級、縣級圖書館開始做出品牌和影響力。2018年以來,筠連縣圖書館“從娃娃抓起”,每晚針對3—6歲幼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目前,僅在縣圖書館就已開展500多期,6萬余人次直接參與活動。

  創(chuàng)新服務內容 助力涵養(yǎng)“書香人生”

  《四川省2022年全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省成年居民綜合閱讀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91本,平均每人每天閱讀紙質圖書20.56分鐘;75%的0—8周歲兒童家庭有陪伴孩子讀書的習慣,平均每天花費23.67分鐘。

  讀者與圖書館形成“雙向奔赴”喜人態(tài)勢,離不開后者聚焦閱讀推廣等領域,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成都高新區(qū)圖書館新館的一塊展架上羅列了11月總共19場公益活動,有時一天之內就有兩三場!啊萍键c亮童心’青少年活動、‘繪本好好玩’兒童親子繪本活動已開展近40場,報名開放即‘秒空’,圖書館成為小讀者們的周末‘文化客廳’!壁w偲說。

  筠連縣圖書館館長應元廳說,啟動繪本閱讀活動前,圖書館沒有一冊繪本,也沒有人接觸過繪本活動,“繪本閱讀是怎么搞起來的?為什么不是別的閱讀活動形式?簡單說,就是‘干出來的’。”

  應元廳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經過多次探索、學習,圈定3—6歲學齡前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帶動家庭乃至全社會共同閱讀。“從尋找繪本目錄、制作PPT課件到怎樣報名、怎么授課,每一項都研究了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慢慢地,報名參加活動的孩子也從幾個增長到上百個,場地都容納不下。”

  不僅大力吸引讀者“走進來”,圖書館還主動“走出去”進行閱讀推廣。今年7月7日,由四川省圖書館參與打造的“彝鄉(xiāng)情 慢火車 悅讀新空間”,在5634次公益性“慢火車”上成立。車廂被打造成不同主題,例如在“展望未來”科幻主題車廂,100本《科幻世界》雜志吸引不少孩子圍觀閱讀!耙院筮將把各類閱讀推廣活動帶上火車,打造一座名副其實的‘移動圖書館’!彼拇ㄊD書館館長王龍說。記者 余如波 邊鈺

  (來源:四川日報)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