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網絡促銷經營活動典型案例剖析和消費提示
2021年11月09日 16:0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 (記者 劉忠俊)“買家秀好看,怎么實物這樣?”“好評那么多,是刷出來的嗎?”……9日,“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活動來臨之際,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局對查處的網絡促銷違法經營典型案件進行了剖析,并發(fā)布了消費提示。

網絡視頻截圖
網絡視頻截圖

  2021年5月24日,瀘州市龍馬潭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接到某商貿公司(下稱:當事人)涉嫌“炒單炒信”線索。執(zhí)法人員調查發(fā)現,當事人分別在兩大知名電商平臺經營網店。為炒作人氣,當事人雇傭了“刷手”采取“刷單”“刷好評”等方式制造網店銷量大、好評多的假象!八⑹帧痹诋斒氯司W店下單,將貨款轉入當事人賬號,當事人針對相應的訂單號實際不發(fā)貨,“刷手”在網上虛擬確認收貨。通過刷單,當事人在電商平臺上形成的營業(yè)額數據為122萬余元人民幣,其經營假象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案件查實后,瀘州龍馬潭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對該商貿公司依法處以罰款20萬元處罰。

  本案中,當事人刷單虛假交易行為,構成了實施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的違法行為,違反了《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既欺騙誤導了消費者,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理應受到處罰。

  2021年8月,一些主播、網紅在直播或者短視頻中,聲稱會理石榴滯銷、賣不出去。該案中會理石榴遭遇“悲情營銷”。近年來,短視頻直播帶貨拓寬了產品銷路,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購物模式,但“賣慘”式營銷、“悲情”式帶貨等“虛假助農信息”卻打著網絡助農的幌子,靠消費大家的愛心謀利,既欺騙了消費者,又傷害了相關產業(yè)和辛勞耕作的農戶。聯合執(zhí)法組將涉嫌賣慘帶貨的視頻賬戶和ID發(fā)送給某短視頻平臺,對5個嚴重違規(guī)的賬號進行了永久封禁和永久關閉電商權限的處理,對18個違規(guī)賬號進行了扣除信用分處理。

賣慘視頻截圖
賣慘視頻截圖

  2021年10月,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局依法對該省正常運營的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履行主體責任情況,以及網絡交易平臺內經營者誠信合法經營情況進行了檢查。檢查中發(fā)現,部分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未按照要求亮證亮照、未區(qū)分已辦理和未辦理主體登記平臺內經營者,未依法依規(guī)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報送有關信息。同時,對近2萬家平臺內經營者、逾48萬件商品、超2千個網站開展了監(jiān)測。發(fā)現一些網絡交易平臺內經營者存在通過網絡銷售禁售商品、開展違法廣告或宣傳、使用不公平格式條款、進行價格欺詐、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執(zhí)法人員已對相關違法線索依法展開進一步調查。

  臨近“雙十一”,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網購雖美,出手購物要理性,消費仍需理性,過度消費劃不來。貨比三家不吃虧,“明降暗漲”是個“坑”。下單支付要小心,網絡欺詐要提防。遇到糾紛不要慌,消費維權有保障。(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