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cxw > 四川日報

四川再生稻喜獲豐收總產有望突破57萬噸
2021年10月23日 09:19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當前,川東南地區(qū)再生稻收獲已近尾聲。10月22日,記者從省農業(yè)農村廳獲悉,今年再生稻大面積豐收,預計全省平均畝產將達到130公斤,總產有望突破57萬噸,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再生稻就是頭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發(fā)苗、長穗,進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它不需育秧、移栽,生育期短,具有省種、省工、節(jié)水等特點,米質也更好。

  據各地傳來的再生稻測產情況看,富順縣、榮縣、宜賓市翠屏區(qū)再生稻高產示范區(qū)平均畝產在200公斤以上,達州市達川區(qū)、渠縣、犍為縣等平均畝產150公斤以上,瀘縣潮河鎮(zhèn)860畝再生稻核心示范區(qū)平均畝產314.2公斤、最高田塊畝產達到366.4公斤,瀘州市納溪區(qū)再生稻高產攻關田塊最高畝產接近400公斤。

  為扛穩(wěn)糧食安全重任,今年川東南再生稻區(qū)采取多項措施,促進再生稻增產豐收。一是大面積示范推廣再生力強、兩季高產的優(yōu)質水稻品種。二是普遍采用旱育秧,提早播種時間5-7天,培育壯秧、早播早栽為再生季爭取了寶貴時間。三是指導農戶規(guī)范移栽,種植密度從每畝6000-7000窩提高到1萬窩以上,保證了足夠的有效穗。四是開展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搞好頭季稻健身栽培,重點防治紋枯病。同時,今年晚秋溫光條件普遍較好,10月初最高氣溫達到30攝氏度以上,也為再生稻灌漿結實、單產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