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四川日報

行走新巴蜀·內江丨新土地+新機械,讓他堅定做個新農民
2022年04月18日 09:27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4月15日,在內江市資中縣公民鎮(zhèn)太平寺村的一片水稻田里,“90后”大學生易小杰從田埂上一躍而起,跳到履帶式拖拉機上,掛上專門的打漿機,駕駛拖拉機在田里來回穿梭,所過之處泥漿翻滾,為接下來的水稻插秧做好準備。

  老家在資中,易小杰出生和求學都在浙江。家鄉(xiāng)的土地有何吸引力?這位“90后”新農民,又會給家鄉(xiāng)帶來哪些變化?在走訪中,“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試圖找到答案。

  公民鎮(zhèn)盤龍寺村的一片緩坡地,成片的梯田里小麥長勢喜人。易小杰和父親易良貴承包了近6000畝土地,主要用來種植糧油作物。易小杰彎下腰,捏住幾株麥穗仔細查看長勢,笑容在嘴角浮現,“預計5月初就能收獲,到時候全程機械化作業(yè),上午收完小麥,下午就能翻耕,為種玉米和油菜做準備。”

  “大規(guī)模機械化作業(yè),離不開土地的升級!惫矜(zhèn)黨委副書記唐亮介紹,去年8月,省縣共建“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項目落地資中,公民鎮(zhèn)成為全省丘陵地區(qū)宜機化改造項目試點地區(qū),吸引了易小杰和父親返鄉(xiāng)種糧。

  易小杰認為,種糧要想有收益,一要靠規(guī);,二要靠機械化!耙藱C化改造讓原本坡度大、零散的地塊,整合成平整的土地,更適合機械化作業(yè)。”易小杰拿出這塊土地之前的圖片介紹說,“這塊撂荒的坡地,改造后,被分割成長方形的梯田地塊,坡度更緩和,大型農機可以直接開進去。”

  宜機化改造,讓土地有更高的收益,也堅定了易小杰種糧的信心。他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改造雖然投入近2000萬元,但完成后機械作業(yè)效率高,節(jié)省了人工成本,每畝地能節(jié)約200多元,產出增加四五百斤,還有30%的改造補助資金,預計兩三年就能回本!

  在易小杰存放農機的倉庫,拖拉機、無人機、播種機等機械整齊擺放在一起,他充滿興致地介紹起每臺機械的來歷和作用!敖衲暧脽o人機大規(guī)模播種和灑農藥,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記者注意到,易小杰的工作裝上有一處“防靜電工作服”標識!斑@是定制的,很多人認為開農機可隨便穿衣服甚至光膀子,其實穿防靜電的衣服才能讓操作更規(guī)范。”易小杰說。

  走出倉庫向遠處望去,成片的麥田在風吹動下翻滾成浪。易小杰遙控無人機,拍下這幅麥浪翻滾圖!暗搅耸斋@的時候,金黃色的麥田肯定更好看,很多人都愿意來打卡。”易小杰表示,今年打算利用好村上的觀景平臺端上農旅融合飯碗,發(fā)展觀光農業(yè),增加土地效益。

  土地里增加的收益“蛋糕”將與村民“分著吃”。易小杰介紹,參與宜機化改造的農戶按照每畝保底500元的收益入股到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土地上掙到的凈利潤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業(yè)主共享。

  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需要像易小杰這樣的青年才俊。在青年人才“回引工程”和青年干部“團聚工程”助力下,自2019年以來,資中已累計回引青年人才160多名。唐廣 記者 鄭志浩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