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雅安石棉:廢棄礦山“重披綠裝”
2023年07月13日 13:37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3日電 (劉剛 彭瑤)近年來,雅安市石棉縣有序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tài)修復治理,打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治理模式。其中,四川新康石棉礦作為石棉縣礦區(qū)綜合治理重點任務之一,因地制宜,扎實開展生態(tài)復綠行動,昔日“老傷疤”逐漸變成“新風景”。

 生態(tài)修復治理初見成效。石棉融媒 供圖
生態(tài)修復治理初見成效。石棉融媒 供圖

  目前,位于石棉縣回隆鎮(zhèn)葉坪村的四川新康石棉礦生態(tài)修復點,處處一片盎然綠色,彰顯著生機與活力。該生態(tài)修復點主要采用喬灌混種的方式,以藍花楹和楠木按1:1的比例呈帶狀排列,通過種植樹木和撒播種草的方式,將廢棄礦地整治成連片綠植。

  “現在這個點位已經種植了楠木11000棵、藍花楹11000棵,存活率在90%以上,過幾年到處會變得綠油油的,肯定非常漂亮!睋蘅h2021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tài)修復項目負責人王凱介紹。

  據了解,四川新康石棉礦是石棉縣重點石棉礦山之一,經過五十多年的開采,政策性關停后形成了大量工礦廢棄地,不僅占用和浪費土地資源,還易引發(fā)次生地質災害,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本次廢棄礦山生態(tài)修復項目采取“穴狀客土”的方式,以栽植點為中心挖穴,在栽植穴內填入客土,同時混入經腐熟的基肥,讓植被更好地存活。

  據悉,石棉縣2021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tài)修復項目涉及修復地塊共七塊,其中四川石棉礦3塊,四川省新康石棉礦4塊,廢棄礦山的修復將撫平生態(tài)“瘡疤”,讓綠色成為石棉大地最亮麗的底色。(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